快訊

振奮人心!印度41工人困隧道17天全數獲救 將獲慰問金、放長假

早晨財經速解讀/美債牛來了?華爾街多頭復燃 台港股黃金交叉

氣候峰會前夕 爆主辦國賣油醜聞!阿聯將趁機與15國敲定交易

廣達林百里貧民窟長大!今成台灣新首富 為AI再戰10年延後退休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拾字墨寶。圖/廣達提供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拾字墨寶。圖/廣達提供

代工廠廣達受惠於人工智慧(AI)熱潮,股價創23年新高,創辦人暨董事長林百里成為台灣首富。自喻為烏龜的他曾形容AI實在「太好玩了」,決定延後原本打算70歲退休雲遊四海的計畫,再戰10年拚到80歲。

林百里1949年出生於上海,1歲時隨著父母逃難到香港,在貧民窟長大,苦讀考上台大電機系,大三時確定自己未來要研究電腦。生性靦腆的他具備工程師精神,總是埋頭想著解決問題的方法,信奉「烏龜哲學」,在事業經營上低調、踏實、堅持到底,造就日後廣達的江山。

1988年他與同鄉好友梁次震共同創辦廣達,資本額僅新台幣3000萬元;因為爭取到戴爾等國際大客戶,廣達1998年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首度突破百萬台,到了2001年躍居全球最大筆電製造廠,2021年筆電出貨量達7530萬台、創歷史新高。

廣達在過去35年的歷史,其實經歷不同階段的轉型,每次都能抓對趨勢。林百里今年5月在家庭日活動表示,廣達創業初期硬著頭皮做移動型電腦,去接洽的很多客戶都取笑他們,但廣達堅持電腦可以做到移動式,事實證明筆電才是真正的個人電腦(PC)。

1999年廣達股票掛牌上市後,林百里認為雲端將會取代筆電,每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電腦應用,但當時運算能力不足,只好把運算放在雲端。因此2000年後廣達著手發展雲端,到了2006年廣達拿下第一筆雲端生意,與Google合作,象徵新世代雲端的開始。

在林百里眼裡,廣達的創新步伐,必須跟著未來趨勢及未來人類應用。2004年廣達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取經學習AI,當時還「懵懵懂懂」,2006年廣達打造出第一台AI伺服器,現在已經成為AI伺服器的龍頭。

林百里說,廣達已經「連中三元」當上筆電龍頭、雲端龍頭、AI伺服器龍頭,往後還有很多的新發展、新技術和新應用,廣達都會領先,因為廣達不只具備技術能力,也懂得相關營運方法,未來會更壯大。

廣達的創新能力與影響力,也讓合作夥伴讚不絕口。今年5月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親自造訪廣達旗下雲達科技在台北國際電腦展的攤位表示,在電腦產業重生的過程中,將有大規模電腦被替換,這是台灣和雲達的黃金機會;輝達必須尋求雲達的協助,打造出世界級伺服器和資料中心。

眼看台灣電子業科技大老們紛紛傳承交棒,廣達仍由林百里、梁次震2位創辦人領軍,並未有明顯布局。林百里曾提到,高齡的定義是80歲,自己身體健康且頭腦好,會把接下來的時間貢獻給AI,拚到80歲,不輕言退休。

廣達 林百里 AI

延伸閱讀

AI、黃仁勳加持!廣達林百里成台灣新首富 超車郭台銘

廣達股價創高 林百里身價逾2900億元成台灣新首富

謝金河:AI墊高台股高度 題材與基本面的拔河

AI教母、超微執行長蘇姿丰提前來台 AI風潮再起

相關新聞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 大降價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業者面臨產能利用率六成保衛戰,傳出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指標廠為搶救產能利用率,大砍明年首季報價,幅度...

台積電熊本廠明年量產 日本官員學者組團來台取經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將於2024年底量產,可望帶動熊本成為日本半導體重鎮。因應未來發展,日本官員及學者來台取經,前往台積電中...

不再只有理工男 台積電高階女主管:保障名額給有能力女性

台積電攬才、培育對象向下探到女高中生,台北市教育局今攜手台積電舉辦「台灣高中女力科技論壇」,邀請台積電研發組織處長廖思雅...

半年為AI三度露面!董座林百里將現身站台 指標股廣達可期

隨著ChatGPT的崛起,生成式AI 掀起的浪潮勢不可擋,指標股英業達(2356)、廣達(2382)、緯創(3231)、...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向政府提出四需求 首要是供電穩定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侯永清今日指出,面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劇烈轉變,TSIA已彙整四大要點,向政府提出需求...

聯電發放限制員工新股 3高層各獲市值1.52億股票

聯電9月發放第2批民國109年決議發行的限制員工權利新股,董事長洪嘉聰及兩位共同總經理簡山傑、王石3人皆分別獲得330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