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撞擊瞬間曝!高雄男駕車離奇直衝分隔島 他傷重不治與3幼子天人永隔

北市信義區住宅飄屍臭!驚見女子頭罩塑膠套死亡數日 警掌握特定對象犯案

前8月接獲472件投資詐騙陳情 金管會籲:留心4大態樣

金管會證期局今年前8月接獲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共472件,年增2.2%。金管會分析,投資詐騙陳情案主要集中4大態樣,包括不法集團假冒金融業者或名人名義等。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證期局今年前8月接獲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共472件,年增2.2%。金管會分析,投資詐騙陳情案主要集中4大態樣,包括不法集團假冒金融業者或名人名義等。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證期局今年前8月接獲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共472件,年增2.2%。金管會分析,投資詐騙陳情案主要集中4大態樣,包括不法集團假冒金融業者或名人名義等。

為打擊詐騙,金管會先前邀集Meta、Google及相關部會研商投資詐騙廣告蒐報機制,與2大網路平台業者達成「政府通報、快速下架」共識,並由證券周邊單位協力蒐報違反投信投顧法或偽冒名人的投資詐騙廣告。

金管會今天公布,自今年4月10日啟動投資詐騙廣告蒐報機制起,截至9月22日止,金管會及證券周邊單位通報Google及Meta的投資詐騙廣告共8322件,其中通報Meta共7589件、通報Google共733件。

另外,今年前8月金管會證期局接獲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共472件,年增10件或2.2%,與2022年同期相比差異不大。

金管會接獲的投資詐騙陳情案中,以4種態樣最顯著,第一,冒名金融業者或名人,第二,以電話、簡訊或LINE群組勸誘買股,第三,鼓吹下載非法金融商品交易平台App,第四,虛擬通貨交易平台詐騙案。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詐騙如同病毒,民眾不小心染疫,自然要全力救治,但若能在還沒染疫前透過各種宣導提高民眾識詐能力,更為重要,希望可藉由媒體報導,強化民眾防詐免疫力。

童政彰呼籲,民眾切記「5不」,包括不接陌生來電、不點未知連結、不聽投資明牌、不怕莫名威脅、不給個人資料;在聰明理財的同時,要謹慎辨識不斷推陳出新的詐騙手法。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近年周邊單位持續加強防詐宣導,希望強化民眾識詐能力;若民眾不確定是否遭遇投資詐騙,可洽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或165反詐騙專線。

金管會27日將列席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針對「政府打詐業務辦理情形」進行專案報告。根據金管會書面報告,金管會共採6大方向防範詐騙。

第一,督導金融機構防制人頭帳戶;第二,強化第三方支付業者管控虛擬帳號;第三,納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業者。

第四,修正投信投顧法以處理網路假投資廣告;第五,與執法機關及相關部會強化合作;第六,持續辦理相關防詐宣導。

觀察攔阻非法金流成效,金管會統計,金融機構透過臨櫃關懷客戶提問,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共攔阻1萬230件,攔阻金額達新台幣44億6517萬元。

自2022年7月推動打詐行動綱領後,成效顯著提升,金管會統計,自2022年7月至今年6月,金融機構攔阻件數達9817件,攔阻金額合計60億2102萬元。

詐騙 金管會 金融業

延伸閱讀

金管會公布虛擬資產平台十大指導原則 四方面加強平台對客戶保護

央行建議納管穩定幣 金管會:涉貨幣主權、待共同研商

波及台灣…JPEX涉非法招攬 金管會稱接獲檢舉:若屬實最重關1年

金管會教戰辨識簡訊真偽

相關新聞

國泰世華去年阻詐共12.8億元 持續精進行員攔詐知能

政府全力防範詐騙,金融業者也跟進,國泰世華銀行指出,2023年共成功阻詐1802件、總金額達新台幣12.8億元,臨櫃攔阻...

台股盤中大跌逾五百點 金銅股閃亮亮 佳龍攻上漲停板

台股16日開低走低,盤中一度大跌逾500點,超過1,500家股票都下跌,但金銅股卻表現強勢,相對其他族群抗跌,其中佳龍(...

網紅愚人節玩笑闖禍 造謠巴菲特買台積 恐判10年

國內一名財經網紅在愚人節撰寫巴菲特買回台積電股票的假消息,並以彭博(Bloomberg)新聞報導的名義發布,假消息被國內...

台灣網紅愚人節放台積電假消息被盯上 最重恐關十年

網紅在臉書上發放消息要注意了,即使聲稱開玩笑也將有刑責,最重恐將被關十年。昨天愚人節,有台灣網紅在臉書上亂開玩笑聲稱巴菲...

央行升息半碼 對民眾荷包影響一次看

中央銀行今日起升息半碼,重貼現率上升至2%,重回2008年12月水準。央行升息後,銀行也會跟進調升存款及貸款利率,雖然只...

現金預防性需求下降 兔年新台幣最高發行額增幅萎縮

中央銀行今(7)日公布春節前最後一個營業日(2月7日)台幣最高發行額為3兆8753億元,較虎年最高發行額3兆6873億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