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客放行露曙光 觀光業者籲政府「接球」:快解除禁團令

生酮飲食治失智?研究曝可改善精神疾病 但非一體適用

日圓貶值牽動匯率戰 謝金河:密切關注股市恐受波及

國壽首季法說會:新錢投資 鎖定這兩大類項目

國泰金控(2882)今(26)日舉行法說會,首季稅後純益72億元、年減八成,EPS 0.48元。銀行子公司成主要獲利引擎,稅後賺92億元創同期新高,國泰人壽受避險成本攀高及資本利得減少影響,稅後淨損20億元。金控總座李長庚強調,經營團隊會盡全力、讓獲利一季比一季更好。

展望國內景氣,李長庚會後受訪時指出,政府或民間的研究機構都認為外在環境影響非常大,預期各產業清庫存的狀況將持續改善,下半年國內景氣有機會表現得比上半年更好。李長庚曾說過國泰人壽是「金城武」,不過近期股價表現不如競爭同業富邦金(2881),對此,李長庚回應,「金城武還是金城武吧!」

針對法人關心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李長庚認為,人壽與銀行子公司對美國公債的曝險比重非常低,即使美債在未來沒辦法達成協商,應該也屬於一次性且短期的現象,「不認為美國會賴債,這是世界大事」。據統計,國壽對美國公債曝險約新台幣350億元,6月到期金額僅2.5億元,國泰世華銀曝險部位僅占2%,6月底前沒有部位到期。

今年首季國壽實現股票資本利得134億元,債券資本利得22.5億元,國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表示,目前保費收入與支出大致打平,不過投資收益約2,000多億元,加上目前偏高的現金水位可用於再投資,未來將以美國公司債為主,台股、美股與不動產為輔,甚至也會考慮加碼PE Fund(私募股權基金)。

林昭廷表示,受聯準會持續升息影響,目前CS的避險成本已經飆高至4.3%,較第1季的3.85%上漲0.45個百分點。據統計,國壽首季避險成本為1.81%,不過3月外匯準備金新制上路,預期今年避險成本維持在1%~1.5%,新台幣匯率的強弱將決定避險成本變化。

國壽首季資產配置部分,總投資金額7.4兆元裡,國外債券占比最高、為61.8%,投報率3.8%;其次是不動產,配置占比7.6%,投報率2.5%。另外,國內債券7.1%,投報率6.1%;國內股票占比5.8%,投報率6.9%;國外股票占比5.7%,投報率5.4%,現金占比近4%。

資料顯示,國壽首季台股部位為4,330億元,跟去年底的3,730億元相比,增加約600億元,由於台股首季漲幅逾12%,會帶動市值增加,而國壽首季對台股,有加碼也有處分。

林昭廷指出,新錢大部份投資在國外債券,3月固定收益商品報酬率達5.4%,另外配置在新台幣債券ETF的部位約5%、3,700多億元,未來也會考慮加碼債券ETF,不過屬於「戰術型」、未設定加碼目標,會視市況適度實現資本利得。

國壽首季避險後投資收益率2.69%,較去年同期4.74%明顯下滑,主要因避險成本較高及資本利得減少,影響投資收益率。此外,避險前經常性投資收益率由去年同期的2.83%提高到3.15%,主要是債券利息收入雙位數成長。因股債金融資產評價回升,帶動淨值及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收斂約719億元,未實現損失從2022年底的2,181億元,降至1,462億元。

債券ETF 美國公債

延伸閱讀

產業持續清庫存 國泰金估下半年景氣有望優於上半年

國壽揭露首季最新隱含價值為9880億元

兩大原因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看好美債危機很快落幕

李長庚:台灣下半年經濟表現要看庫存清理狀況

相關新聞

國泰世華去年阻詐共12.8億元 持續精進行員攔詐知能

政府全力防範詐騙,金融業者也跟進,國泰世華銀行指出,2023年共成功阻詐1802件、總金額達新台幣12.8億元,臨櫃攔阻...

台股盤中大跌逾五百點 金銅股閃亮亮 佳龍攻上漲停板

台股16日開低走低,盤中一度大跌逾500點,超過1,500家股票都下跌,但金銅股卻表現強勢,相對其他族群抗跌,其中佳龍(...

網紅愚人節玩笑闖禍 造謠巴菲特買台積 恐判10年

國內一名財經網紅在愚人節撰寫巴菲特買回台積電股票的假消息,並以彭博(Bloomberg)新聞報導的名義發布,假消息被國內...

台灣網紅愚人節放台積電假消息被盯上 最重恐關十年

網紅在臉書上發放消息要注意了,即使聲稱開玩笑也將有刑責,最重恐將被關十年。昨天愚人節,有台灣網紅在臉書上亂開玩笑聲稱巴菲...

央行升息半碼 對民眾荷包影響一次看

中央銀行今日起升息半碼,重貼現率上升至2%,重回2008年12月水準。央行升息後,銀行也會跟進調升存款及貸款利率,雖然只...

現金預防性需求下降 兔年新台幣最高發行額增幅萎縮

中央銀行今(7)日公布春節前最後一個營業日(2月7日)台幣最高發行額為3兆8753億元,較虎年最高發行額3兆6873億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