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慮陸方反彈!蔡英文海外訪問告吹內幕曝光 日媒爆岸田未批准

獨/北檢多次稱「視察」沈慶京 發給北所公文卻寫「訊問」

「恨死檢察官」柯文哲脫稿大爆發 控遭檢霸凌:唬我隨身碟有不雅片

台電危機 面臨無碳權可抵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公司營運屢傳出危機,除了龐大的負債,如今還面臨火力電廠超額排碳恐無碳權可抵減的窘境,最糟火力電廠可能要停擺。

台電二○一○年改建高雄大林電廠四部燃煤機組時引發爭議及地方反彈,最後在環評審查時,有條件通過兩部機組,條件是台電每年三月底前,須完成全台火力電廠溫室氣體盤查,若超出前一年排放量的部分,須用碳權來抵銷,且以採購境內碳權為優先。

另外,也限制台電火力電廠的排碳總量,二○二○年(含)後不得超過二○○五年的排放總量,二○二五年後不得超過二○○○年的排放總量;行政院若有新減碳目標,台電也要配合調整。

後來,行政院核定台電火力電廠階段性的每年總排碳量,二○二○年起碳排上限為八八五六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二○二五年起下修至七七四九萬噸。

但據台電統計,近五年燃煤量及排碳量都居高不下,年燃煤量在二千七百至二千八百萬噸之間,年排碳量介於九千一百萬噸到九千八百萬噸,比第一階段的目標值八八五六萬噸高出許多。

環境部二○一○年曾為誘導產業減碳,對積極減碳者核發「先期碳權」,現在事業單位可拿這些先期碳權抵減做「碳中和」,台電也各動支四百十一點七萬噸及九百五十二萬噸先期碳權,抵減二○二○及二○二一年火力電廠的超額碳排。

環境部統計,目前核發的先期碳權,截至去年底剩餘額度一七五五萬公噸,其中台電占了絕大部分,推估約九成多。

知情人士表示,即使都讓台電買來抵減,以近年碳排居高不下來看,可能兩年內就不夠用了,若無解方,依照環評結論,台電的火力電廠恐要停止營運。

環境部官員說,基本上台電必須落實環評結論中的承諾,環境部也持續追蹤,但台電近年確實有一直陸續表達碳權抵用額度快見底的顧慮,今年也還有來表達。

不過,台電僅回應說,「暫無急迫之碳權需求」,目前仍朝擴大綠能、固碳技術等方向推動,降低電力排碳係數,循序邁向零碳電源供應結構。

台電並表示,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已無規畫新增燃煤機組,並對既有亞臨界燃煤機組,規畫降載運轉、新建燃氣機組取代等方式逐步減煤。另為配合淨零轉型,台電也在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推行混燒氨的減碳技術,確認技術可行後逐步導入至各電廠。

據傳台電求助行政院朝修改當年的大林電廠環評結論解套,環境部官員說,因應時空環境、法律等情勢變遷,開發單位申請變更環評結論與承諾事項並不罕見,但開發單位必須依法申請、解釋原因,再由環評委員審查變更的合理性,一切照程序走。目前尚未收到大林電廠的申請書件。

台電 環境部 環評

延伸閱讀

經長:電價下月如期調漲 台電強調依費率審議內容進行

立委提案電價凍漲 王美花:4月1日如期調漲電價

高雄市區道路突裂 挖管中心:台電電線走火引發

蘭嶼核廢料桶銹腐變形 監察院糾正經濟部與台電

相關新聞

央行不升息、不推第八波信用管制 房市暫時喘口氣

央行理監事會議今天舉行,決議利率連四凍,也沒有推出第八波的房市信用管制。專家表示,國內房市仍受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央行按...

電價下月起擬漲6% 估904萬戶家庭每月多付百元

經濟部預計兩周內決定下月起的新電價,預估整體電價平均漲幅約百分之六,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調幅更高,介於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

政策性紓困振興等政府發放平台 數發部第2季建置完成

根據數發部業務報告指出,針對政府緊急臨時並因應政策性的紓困、振興、補助等措施,建置「政府發放共用基礎平台」,支援政府辦理...

反傾銷 財部調查陸鋼品、啤酒

在美國對進口鋼鋁製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今天中午生效前夕,我財政部關務署昨天宣布,將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的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和...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見川普 台積電發聲明這麼說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預計在台灣時間4日凌晨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外媒報導稱台積電將宣布在美國投資一千億美元的計畫。 台積電稍早發聲明證實此事,台積電表示:「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與美國總統會面,並期待討

台電1月又虧97億 電價恐漲

台電最新成本結構出爐,一一四年一月虧損九十七億元,且台電自行評估今年還會繼續虧損,四月電價恐怕還有再漲的理由。電價審議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