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師行政大逃亡愈演愈烈 台南校長遴選前上演「搶主任大戰」

師鐸獎女師遇劫慘死 5度判死凶嫌更四審結果出爐

爆料台捷密約不畏告 徐巧芯:身上沒傷痕不是將軍

失聯移工釀國安問題? 勞長打臉柯文哲:犯罪率僅國人一半以下

勞動部長許銘春。記者陳正興/攝影
勞動部長許銘春。記者陳正興/攝影

我國、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日後將引進印度移工來台。但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卻質疑,失聯移工超過8萬人,已成國安問題,勞動部今接受媒體專訪時說,移工犯罪率是國人犯罪率一半以下,不可否認部分移工逃逸後犯罪,但多數人是填補缺工產業的人力缺口。

許銘春說,新增來源國跟失聯移工是兩個不同議題,所有引進移工國家都有失聯移工問題,不是只有台灣,失聯原因包括經濟因素、勞動條件,雇主不當對待等,原本移工失聯率在疫情爆發前已逐年改善,卻在2022年爆增將近一半,新增4.1萬失聯移工,發生率五596%,主因是疫情造成的供需失調,受邊境管制,移工進不來,失聯移工也無法返國。

不過,她強調,2023年失聯移工降至3.1萬人,原因在於疫後移工恢復正常引進,同時減少非法雇用誘因,開放1.5萬名民間營造業、1.2名農業移工,並放寬家庭看護工聘僱資格等,讓去年失聯率降至4.2%。

對於柯文哲認為失聯移工是「國安問題」,恐危及治安,許銘春說,8萬多名失聯移工,僅有少數從事非法工作,大多數人都跑去填補缺工產業,而且移工整體犯罪率,比起國人犯罪率一半以下,為了面對失聯移工問題,勞動部去年與移民署、警政署等推動鼓勵自動到案、遣返,也查處2.7萬多人。

許銘春說,移工飄洋過海工作,主要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犯罪,相信大部分移工希望能有好的待遇,改善家庭經濟環境。

此外,對於引進印度移工期程,許銘春重申,MOU只是架構,也已經敘明未來引進數量、來源地區都由台灣決定,簽署後仍要進行工作層級會議,針對引進行業、人數等作實質討論,絕對沒有一次要引進10萬名移工,一開始將採小額引進。

她說,台灣已經20年沒有新增移工來源國,民國94年最後引進的國家是蒙古,期間緬甸、柬埔寨、孟加拉都洽談過,但受限條件不適合,或遭受中國地緣政治影響而破局,要找新來源國非常艱難,而新增來源國的好處是分散依賴風險,也給雇主多一個選擇。

許銘春說,這次是印度主動表達意願,而印度移工遍佈全球1800萬人,勞工素質好、工作穩定度高,目前預計引進的是印度東北省的移工,飲食習慣、膚色與台灣相近,該地區人民多信仰基督教。

她也強調,台灣的移工政策仍以本國人就業優先,移工還是屬於補充人力,而新增的印度移工,也只限定既有開放的行業引進,不會衝擊國人就業。

勞動部長許銘春今接受YahooTV「齊有此理」專訪。記者葉冠妤/翻攝
勞動部長許銘春今接受YahooTV「齊有此理」專訪。記者葉冠妤/翻攝

MOU 勞動部 印度 柯文哲 移工 許銘春

延伸閱讀

遭諷第三夫人 陳佩琪稱「不懂第一夫人好處」:現在可以簽協議離婚書

228事件77周年 柯文哲批蔡政府轉型正義成績不理想

批嘴喊新政治卻寄生國會 黃智賢:柯文哲進立院換證嗎?

北市YouBike前30分鐘免費 柯文哲批「不是騎著玩的」遭打臉說錯了

相關新聞

放寬萊劑交換? 我爭取鳳梨、芒果輸美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昨落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說,因鳳梨、芒果出口受大陸經濟脅迫,須打開...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