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巨人軍來台/終結者大勢來了!12日開賣記者會 傑比兔也會到

美內華達大學驚傳槍響!釀3死1命危 67歲槍手是外校教授、已身亡

亡國感下司法不正義?向心共諜洗錢案無罪 「射3箭」跨海宣戰

疫後產業復甦 111年解僱資遣退離職場占比寫6年新低

台灣漸漸走出疫情陰影,產業用人需求回溫,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11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顯示,111年因「解僱或資遣」而退出工作場所的比率下滑至4.6%,寫下6年新低。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漸漸走出疫情陰影,產業用人需求回溫,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11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顯示,111年因「解僱或資遣」而退出工作場所的比率下滑至4.6%,寫下6年新低。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漸漸走出疫情陰影,產業用人需求回溫,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11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顯示,111年因「解僱或資遣」而退出工作場所的比率下滑至4.6%,寫下6年新低。

主計總處調查顯示,111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總人數為817.1萬人,全年進入及退出人次分別為232.7萬及229.9萬人次,全年進入率及退出率為2.37%及2.34%,均與110年持平。

主計總處指出,退出工作場所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動辭職」,長期占比在8成以上,其餘原因有「解僱或資遣」、「退休」、「其他原因」;而111年退出原因為「解僱或資遣」的人數比率降至4.6%,為106年以來最低紀錄。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解釋,「解僱或資遣」容易受到產業景氣波動影響,106年至110年期間,比率都維持在4.8%至4.9%,111年隨著疫情趨緩、邊境管制解封,內需產業逐漸回溫,服務業缺工情況顯著,雇主找人都來不及,因而減少解僱或資遣等情況。

111年因退休(含優惠退休)而離職者的比率則為4.5%,雖然比率受到退出人次的母數影響而有波動,未創紀錄,但按絕對數來看,退休人數已經突破10.4萬人,寫下15年新高紀錄。

陳惠欣補充,受到人口高齡化的影響,退休人數往上走的趨勢應會延續。

主計總處今天同步公布111年受僱員工總報酬結構,經常性薪資、非經常性薪資及雇主負擔的非薪資報酬所占比重分別為66.3%、19.9%、13.9%。

陳惠欣說明,非經常性薪資容易受到景氣波動影響,1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6.53%,廠商因而在111年增加發放年終獎金及績效獎金,使得111年非經常性薪資占比升至19.9%,為歷年最高,非薪資報酬占比則較110年略降。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111年全年受僱員工每人非薪資報酬11.2萬元,加計薪資報酬69.3萬元(含經常性薪資53.3萬元及非經常性薪資16萬元)後,勞動報酬為80.4萬元,較110年增加2.5萬元或3.3%。

薪資 資遣

延伸閱讀

年初才正式解封 陸病毒學家石正麗警告:未來恐再現新的冠狀病毒疫情

出口衰退影響獎金發放 前7月實質總薪資年減0.67%

代理教師荒靠「超鐘點」過度 全教產籲解禁退休師薪俸

未滿30歲青年平均年收入創新高 網狂酸自嘲:抱歉是我拉低

相關新聞

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 創23年同期新低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續降至3.43%,月減0.05個百分點,續寫23年同月最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3.41%...

避免黑箱質疑…旅宿移工報告設密件 部會互槓

旅宿業缺工爭議未歇,交通部觀光署已於十月底將「旅宿業開放外籍移工評估報告」送至勞動部,本報獨家掌握,因報告採「密件」形式...

台積電赴美投資效應 Q3海外直接投資淨額創單季新高

中央銀行今日公布最新的國際收支統計,其中,台積電在本季擴張對美國投資金額,使得第三季的59.1億美元直接投資淨額,再創2...

非薪水而是物價又漲逾3%…CPI攀九個月高點! 外食、租屋族對通膨很有感

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於颱風推升蔬菜及水果價格,加上肉類、外食、房租持續上漲,10月C...

富士康被查稅 遠東董座徐旭東:我們帳很清楚 隨時可來查

鴻海(2317)旗下富士康集團近期在中國大陸遭查稅,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今(3)日出席SOGO周年慶前造勢記者會,會後被...

貧富差距十年新高 主計長朱澤民坦承:政府責任大

物價高漲,導致國人薪資負成長,受僱員工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逐年下降,家庭可支配所得倍數擴大;立委質疑分配不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