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遇大暴雨、舞台冒火光 五月天緊急宣布「演唱會延期」

大數字/我穩居美第八大進口市場 連二年達陣

在美中貿易戰、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安全考量等三大因素下,台灣近年在美國進口市占率擴增,近兩年(2021、2022)皆躍升為美國第八大進口市場。(本報資料照片)
在美中貿易戰、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安全考量等三大因素下,台灣近年在美國進口市占率擴增,近兩年(2021、2022)皆躍升為美國第八大進口市場。(本報資料照片)

在美中貿易戰、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安全考量等三大因素下,台灣近年在美國進口市占率擴增,近兩年(2021、2022)皆躍升為美國第八大進口市場,主要歸功於電腦相關產品、積體電路等貨品。

美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向來是全球最大的商品進口國,財政部表示,在歷經商品關稅制裁及全球新冠疫情肆虐,2019年、2020年美國總進口規模連二降,隨後迎來強勁復甦,2021年、2022年分別成長21.5%、14.7%。

台灣則受惠於美中貿易戰、疫情引發的供應鏈重組,以及台商回流投資與擴充產能、參與乾淨網路,美國自我進口連續四年雙位數成長且高於總平均,市占率從2017年的1.8%逐年上升至2.8%,五年成長1個百分點,排名也從2017年的第13名進步到第八名。

從貨品觀察,財政部指出,近五年來,我國電腦相關產品在美國進口市占率普遍提升,2022年我國出口美國前十大貨品中,前兩大皆與電腦相關,主因台商回流及擴充國內產能,加上疫情催化遠距及數位轉型商機,帶動出口大幅增加。

此外積體電路也是台灣市占成長的一大助力。財政部觀察美國積體電路(IC)進口市占結構,近五年來台灣市占維持第二名,僅次於馬來西亞;市占率從2017年的11.7%上升至2022年達18.5%,成長除受惠美國對我國邏輯IC需求增加外,記憶體市場挪移也是一大助力。

另外,汽車零附件、積體電路、螺釘螺栓等在美進口市場占比介於3%至5%,穩居我國輸美前十大貨品;而隨電動車發展推升車用電子、充電樁等需求,變流器、控電用器具都在2022年首度進入前十大。

其餘市場方面,具生產要素優勢的越南,也是許多企業移轉產能的據點,2017年至2022年五年來,市占率增加1.9個百分點,來到3.9%,排名從五年前第12名邁進至第六名,越南也成為美國自大陸進口家具的最大替代國。

日本市占五年來維持第四,五年來略減1.3個百分點,日本外銷美國以小客車為大宗,另外機械也是出口主力,涵蓋營造、生產半導體、印刷等專用機械及引擎。

南韓市占排名五年來自第六名滑落至第七名,但市占率略增0.5個百分點,其中儲存媒體伴隨固態硬碟成市場主流,近五年出口美國大增47倍。

綜合而言,財政部表示,筆電、手機等美國對大陸依賴程度較高的產品,因應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安全等議題,建置大陸以外的生產基地已蔚為趨勢,台灣除投入研發維繫競爭優勢外,也相應加速調整全球產能布局。

財政部指出,近年我國在美國進口市占率逐步擴增,升居第八大進口市場,台美並持續推動各項經貿對話平台,例如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完成簽署等,持續深化供應鏈戰略夥伴關係,將有助促進雙邊貿易與投資。

市占率 疫情 美國

延伸閱讀

美國FBI今年6月示警深偽犯罪 馬斯克也受害被利用

美國荷蘭升級管控 ASML維修大陸現有DUV傳也要報准

日本會派軍參戰?美日為台海衝突制定計畫 分析師指「1情況」才有可能

釋利多!八大類蛀牙高風險患者 每季「免費」塗氟一次

相關新聞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

家庭財富 最富最貧差66.9倍

暌違卅年,主計總處昨天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民國一一○年前百分之廿家庭的家庭財富五一三三萬元,後百分之廿的家庭財富僅...

傳轉任台新金獨董 藍委:王美花未利益迴避

傳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卸任後,將轉任台新金控獨董。王美花與準國防部長顧立雄為夫妻關係,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質疑,台新銀行有和國...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

求問「工作快樂還是前途要緊」? 兩派網友吵翻了

「究竟該選擇快樂工作還是前途要緊?」,日前有網友上網求問自己正面臨兩難中,目前擔任科技業PM,薪水、職位、發展性都是符合...

漁電共生亂象…假養殖真種電 納骨塔也不放過

台南市太陽能光電發展迅速,光電裝置容量全國第一,發電量也提前達標,但沒限制開發也遭受批評,認為破壞環境,影響居民生活;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