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梵關係將生變?梵蒂岡:盼在中國派設常駐代表

清華大學生科院更名「生命科學暨醫學院」 原學士班更名後續辦

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第二屆新生今天開學。圖/清大提供
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第二屆新生今天開學。圖/清大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第二屆新生今天開學,清大指出,新生除來自藥學、護理、解剖學等醫學相關領域,也有人大學主修的是電機、音樂、建築、織品,呈現多元選才的特性。此外,清大也宣布醫學系所屬的生命科學院將更名為「生命科學暨醫學院」。

清大指出,奉教育部核定,清大生命科學院8月1日將正式更名為「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原來的生科院學士班也將同步更名為「生醫學院學士班」。

生醫學院院長高瑞和說,清大自1992年率先成立全國第一所生命科學院,在生物科技、生物資訊、分子生物、分子醫學、醫學科學等領域奠定了紮實的學術基礎;學士後醫學系去年成立後,學院更加入了臨床醫學的研究與教學,未來生醫學院將進一步結合生科與醫學研究,促進生醫研究發展。

高瑞和指出,這將是國內大學中第一所「生命科學暨醫學院」,是清大的創舉,也是台灣的創舉。生醫學院將善用清華目前的理工、電資等優勢,將AI人工智慧、資通科技、甚至人文教育等創新研發與醫學跨域結合,開創生醫研究的新方向。

高瑞和表示,清大生醫學院目前正規畫籌設公共衛生、護理、資訊醫學等新系所,並與校內許多系所加強跨領域合作,擴大生醫學院的研究版圖。

清華學士後醫學系今年迎來了第二屆共24名新生,他們在大學階段都各有專長,包括生物、化學、心理,其中一位甚至已取得中醫師資格,還有兩位畢業自美加名校,懷著對投身第一線醫療的嚮往,加入清大學士後醫學系的行列。

清大學士後醫學系新生之一的羅丞佑,去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取得生物學學士學位後,在美國麻州史密斯學院擔任研究助理,主要研究皮膚與肝臟等周圍組織的生理時鐘,並協助教授設計實驗方案。在過去這段求學及工作歷程中,他也更明白自己除了基礎醫學研究,更渴望參與到第一線的臨床治療中,因此決定返台學醫,朝更貼近幫助病患的夢想前進。

目前是新生的蔡雙璘畢業自成大建築系,取得學士後任職於日本京都的建築師事務所,但她始終無法忘懷於高中時曾參加醫院營、並擔任醫院志工帶給她的感動。除了觀察人在空間中的行為,她對於背後的心理與生理機制更感興趣,因此決定重回校園繼續學習。

清大校長高為元說,很開心看到醫學系第二屆新生入學,就如同美國的預醫制度,清大的學士後醫學系學生也是來自四面八方,各擁專才;希望他們能在清大豐富的人文環境及學術土壤得到滋養,成為未來的仁醫。

畢業自成大建築系的清華學士後醫學系新生蔡雙璘。圖/清大提供
畢業自成大建築系的清華學士後醫學系新生蔡雙璘。圖/清大提供
畢業自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清大新生羅丞佑擔任學士後醫學系班代。圖/清大提供
畢業自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清大新生羅丞佑擔任學士後醫學系班代。圖/清大提供
清大學士後醫學系開學日第一堂課是「生化學導論」。圖/清大提供
清大學士後醫學系開學日第一堂課是「生化學導論」。圖/清大提供

清大 醫學院

延伸閱讀

AI破壞式創新勢不可擋 看診前可先LINE給虛擬個管師

清大宿舍8年前遭竊 警憑油畫上1枚指紋找出竊賊

台大經費的2至3倍!陳文章揭北京清大每年結餘:非常可怕的數字

清大史懷哲課輔跨海金門服務 豐富離島學童的暑假

相關新聞

蔡東霖苦讀畢業 獲頒屏大之光

屏東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畢業生蔡東霖克服腦性麻痺病痛與障礙,每學期保持班上前5名,曾獲總統教育獎,昨在畢業典禮獲頒屏大...

陽明交大合校首張學生證出爐!右下角成焦點 在校生:像業務名片

針對新版學生證,不少學生反映:「和舊的差在哪?藍藍白白」、「我只想換回以前交大的」、「C款甚至比現在醜」,還有許多學生認為:「右下角那個藍色圓弧,還以為是紙屑」,也有人表示:「長得很像什麼出版社的業務名片」。

台大政經學院 爭議中揭牌

台灣大學新設「國際政經學院」昨天揭牌,蔡英文總統出席。該學院在規畫期間就遭外界與台大師生質疑會排擠校內資源、有政治力介入...

國環院中原大學首簽MOU 創淨零永續學術新聯盟

私立中原大學與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國環院)為加強科學研究與環境保護合作,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集結專業知識、技術能...

台大國際政經學院揭牌蔡英文蔡明忠等人出席 盼培養政經領導人才

台灣大學新設「國際政經學院」2月由教育部核定,今日在台大徐州路校區舉行揭牌典禮,總統蔡英文也親自出席。校長陳文章指出,決...

台大新聞所 撤回學士班申請

本報去年底報導,台大新聞研究所擬申設學士班「全球新聞傳播學系」,但近期再掌握,由於教師員額不符申設學士班規定,台大校方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