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搭經濟艙飛長途航班生存指南 建議起飛前千萬別做一件事

MLB/道奇日籍3星策畫晚宴 山本由伸透露菜單有壽司和烤雞肉串

底標棄民/英文課城鄉差距240堂 大班制教學難拉起學生

各國大學漲學費因應通膨 專家點台灣高教「凍漲」危機

各國大學正面臨通貨膨脹、高教投入成本增加等壓力,包括美國、澳洲、英國,甚至是對岸中國等地的大學,在9月新學期開學後,將辦學成本反應在學費,台灣大學學雜費卻因漲幅上限太低,多年來形同凍漲。本報資料照片
各國大學正面臨通貨膨脹、高教投入成本增加等壓力,包括美國、澳洲、英國,甚至是對岸中國等地的大學,在9月新學期開學後,將辦學成本反應在學費,台灣大學學雜費卻因漲幅上限太低,多年來形同凍漲。本報資料照片

各國大學正面臨通貨膨脹、高教投入成本增加等壓力,包括美國、澳洲、英國,甚至是對岸中國等地的大學,在9月新學期開學後,將辦學成本反應在學費。又以中國大陸公立大學學費漲幅54%最高,反觀台灣大學學費多年未微調,今年漲幅最多僅0.53%,最終僅有4所大學提出申請。

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說,高等教育投資是國力投資,對世界各國而言是十足的軍備競賽,但我國高教預算增加幅度有限,必須在法規上鬆綁,擴大大學收入來源,學費調漲是立即可行的辦法。

大學問網站彙整全球世界排名百大的頂尖大學官方數據指出,2023年美國哈佛大學學費調漲3.06%、澳洲墨爾本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名校商學院,學費調漲分別為7.11%及13.41%,上海復旦大學在這波中國學費調漲潮裡,調整幅度不算大,但今年學費調漲25.23%,約增加人民幣1640元,相當於新台幣7085元。反觀國立台灣大學,並未向教育部提出學費調漲的申請。

魏佳卉也說,2023年中國大陸不僅開放各省市自行調漲大學學費,同時政府投入在公立大學的預算也創歷史新高。2023年上海復旦大學不含學費收入,光是來自國家的教育經費為178.69億人民幣,相當為新台幣771.9億元,全校每名學生享有政府38.4萬元人民幣,相當於新台幣166萬元的投入。

反觀2023年國立台灣大學總預算為新台幣192億元,其中包括政府資金投入、學費收入及各種業外收入等總收入;2023年復旦大學光是政府投入經費,已經超過台大總收入4倍,然而,復旦大學來自中國國家經費補助僅為第六名,第一名北京清華大學總經費為人民幣410.93億元,相當於新台幣1775億元,為台大總預算的9.2倍。

魏佳卉表示,根據2023年英國泰唔士報THE世界大學排名,北京清華大學16名、上海復旦大學51名、國立台灣大學排名187名。由此可見,世界大學排名與高教經費投入息息相關。

魏佳卉說,高等教育有六大經費來源包括學雜費、推廣及產學合作、受贈收入(捐款)、投資附屬機構收入、利息收入及國家補助。高等教育投資是國力投資,對世界各國而言是十足的軍備競賽,

魏佳卉表示,受限於國家財政預算分配比例,2023年我國高教預算為新台幣1036億元,短期內,國家財政歲收沒有大幅增加,高教預算增加幅度有限,必須在法規上鬆綁,擴大大學收入來源,其中學費調漲是立即可行的辦法。

大學問網站彙整全球世界排名百大的頂尖大學官方數據。圖/大學問網站提供
大學問網站彙整全球世界排名百大的頂尖大學官方數據。圖/大學問網站提供

台幣 復旦大學 高教

延伸閱讀

投資大學房好賺嗎?這間大學租金投報率最高 台大最低

面對黏性通膨 基礎建設有撇步

高教學術加給調增15%挨轟差別待遇 教育部曝原因

轉系一窩蜂應三思 沒興趣競逐熱門科系恐淪「牛尾」

相關新聞

高雄某科大電腦教室突冒噴泉 學生跳桌奔逃網友笑稱是蜘蛛人

高雄某科技大學電腦教室今天上課上到一半,牆壁冷氣冷卻管線孔突現噴泉,不過洩下來的水骯髒混濁,嚇得學生竄逃,還有人跳桌奔逃...

台大畢業歌《上台大便》掀議 創作者發聲拋3問:盼促成思考與改變

台灣大學畢聯會日前公布113級畢業歌徵選結果,《上台大便》一曲以俏皮的旋律、精熟的木吉他編曲...

雙北推市立大學 當「城市大腦」

台北市長蔣萬安要求打造市立大學成為市府智庫,貼近地氣提供政策具體做法。新北副市長劉和然近期也提出設置「新北市立大學」構想...

台大研議A+成績占比上限15%

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引發關注。台大教務處為此研擬成績調整方案,一門課拿A+成績的學生占比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五,但課程人數...

台大畢業歌「上台大便」雀屏中選 校方:尊重學生

國立台灣大學畢聯會依往例舉辦畢業歌票選,今年共有7首歌參與投稿,日前選出「上台大便」一曲為今年畢業歌,且該曲於YouTu...

台大6系大二學生 申請轉系比率高

大學學測成績日前出爐,「選校」還是「選系」再度成為討論焦點,有家長更認為台大資源好,不管讀什麼科系,反正「先進台大再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