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未來領先國際/精準消融腫瘤降低手術風險

工研院研發的「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是全球第一個整合微創手術、超音波影像與演算法的高階醫材系統。
工研院研發的「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是全球第一個整合微創手術、超音波影像與演算法的高階醫材系統。

【撰文/編輯部】

射頻熱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和所謂的電燒原理相近,工研院研發的「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進一步結合超音波影像導引,以微創手術將單支可調式消融電極針,導引至病灶進行局部治療,不僅傷口小、恢復期也短,更是全球第一個整合微創手術、超音波影像與演算法的高階醫材系統,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高齡化社會來臨,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投入智慧醫療技術及解決方案的開發,複合影像、擴增實境沉浸體驗科技已進入實際手術應用階段。例如手術影像導引技術已被應用於多種科別的臨床現場,以消化道內視鏡為例,日本大廠Olympus近期收購英國新創公司Odin Vision,將雲端AI影像判讀技術,結合消化道內視鏡,協助醫師在內視鏡檢查過程中,即時標註大腸或食道的息肉,並進行手術後分析。

精準微創手術 降低吸收大量輻射

工研院前瞻布局手術影像導引領域,成功開發出「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Intelligent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iRFA),是全球第一部單機整合超音波影像、微創手術、演算法的高階醫材系統,以微創手術將單支可調式消融電極針,導引至病灶進行局部治療,系統自動計算消融範圍,電極針也可依腫瘤位置調整消融方向和尺寸,減少誤燒範圍,既節省手術流程與時間,也達成臨床手術的精準治療。

以肝癌為例,是臺灣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肝癌若屬早期發現,可採用俗稱「電燒」的射頻熱消融(RFA)來治療,作法是將電極探針插入肝臟腫瘤,通電使附近組織液的離子磨擦生熱,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利用熱能殺死癌細胞。不過以往為了確保消融完整性和避免癌細胞擴散復發,醫師進行肝腫瘤消融手術時,必須依據術前的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影像確認腫瘤位置、型態和大小,並依據醫師經驗規劃入針方式和穿刺次數,術後會再以注射顯影劑方式確認消融完整性。

工研院開發出的「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不僅簡化手術流程並可達精準消融,亦即透過專利設計之消融電極針,可以單針方式依腫瘤大小和位置更換尺寸和方向,減少重複穿刺的次數;有效改善術後傷口引起副作用之風險。

此外,採用「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時,病人無須使用顯影劑,主要原因是系統能夠自動界定實際受消融的組織區域,輔助醫師及時於術後判斷消融完整性,降低因消融未全而衍生復發的風險。此系統適用於肝腫瘤、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未來還可應用於治療肺、乳房、腎等腫瘤,以及心血管疾病、疼痛控制。

有效消融腫瘤 較傳統手術具優勢

「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的開發過程,歷經了重重關卡與挑戰,從元件材料的選擇與測試、電極針機構設計、控制電路設計,到演算法驗證等等,必須克服許多技術難題。舉例來說,為了找到能夠耐受高頻能量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以維護病人與操作者的安全,研發團隊進行無數次的反覆測試及驗證;為了提升高頻能量消融效率,也多次模擬並實測電極針內循環冷卻水的最佳熱傳導結構,並透過機構設計,可調整腫瘤體積的消融範圍從2公分到6公分。

此外,研發團隊也與醫師在臨床上密切合作,確保系統符合臨床使用情境並達到治療效果,例如進行動物試驗,依據生物組織的反覆實測結果,建立以智慧運算的脈衝高頻信號,讓系統能夠判斷消融狀態,並即時進行控制,輔助醫生得到最佳的消融條件。

此系統具有三大特色,一、減少周邊組織傷害,透過可調式電極針方便醫師調整消融區域的範圍及方向,精準消融腫瘤;二、手術更加安全精準,射頻主機可即時監控消融能量數據;三、降低復發風險,超音波影像可顯示即時入針影像和安全入針範圍,並透過演算法估測消融範圍。

這項突破性的高階精準醫材,今年初榮獲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此次再次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並經臨床證實,這項微創系統的治癒率與手術開刀相當,具有取代傳統手術的優勢;除適用於肝腫瘤的治療,對於良性的甲狀腺結節,也可在半年內讓腫瘤體積縮小一半。

「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的射頻電極針(RF electrode needle)已獲得2項專利,整體機台系統也具有成本競爭力,較國外方案減少3成以上。上述多項優勢,可望帶動國內相關醫材產業鏈的發展。此項關鍵技術方案已技轉仁寶電腦,並已協助業者取得臺灣和美國醫材認證及上市許可,可望帶動智慧醫材產業鏈新商機,朝向國產高階醫材進軍國際市場。

延伸閱讀

滅火器三團員全做了這件「手術」 貝斯手皮皮還在考慮

台灣髖部骨折亞洲居冠 醫籲:攝取高鈣食物、常日照

挺過9次手術及植皮疼痛,醫讚勇敢!媽媽完全復原還更健康

58歲男臉長「突起物」以為是腫瘤 就醫後妻子也遭感染

相關新聞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淨零策略顧問 打造產業永續未來

「客戶要求提出碳足跡報告,怎麼取得認證?」「產品碳排高,怎麼改善?」「減碳需投資設備,錢哪裡來?」為協助企業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解答企業應對淨零林林總總的疑問,工研院提供企業從規劃、方案、商機到認證的完整策略顧問服務,為產業擘畫淨零時代的競爭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永續環境 打破線性經濟創高值

全球高喊淨零碳排,須從根本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減少原生物料的開採,盡可能放大再利用材料價值,打破線性經濟的概念,發展循環經濟,讓垃圾變黃金。工研院研發多項循環再利用的技術,不僅減少碳排放,甚至還能發展出高值化產品,協助產業永續轉型。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低碳製造 助力產業淨零達標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的關注日益增強,創新的低碳製造技術不僅能夠協助產業減少碳排放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更能提升生產效率,有效利用資源,進而節省能源成本。工研院深入了解產業需求和挑戰,開發出多項低碳製造解決方案,為實現綠色、低碳的未來努力。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需求使用 集眾人之力邁向淨零

氣候變遷已是本世紀最棘手的難題之一,減碳成為全球運動。但只靠源頭減碳還是不夠,使用端也要同時做出改變,集眾人之力一起減碳,才能加速實現淨零目標。工研院從需求面著手,打造許多節能技術,期望讓需求端與供給端二者達到平衡。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能源供給 氫應用技術更上層樓

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盡早達成淨零目標,潔淨能源「氫」被各國視為重要的解決方案。工研院已著手研發多項與氫應用技術,降低依賴高碳排能源,提升使用安全性,解決電力供需問題,實現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目標,藉此創造新的產業價值與機會,促進永續發展。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氫能創新平台 打造氫應用產業鏈

後化石燃料時代,氫應用被視為搭配再生能源,邁向淨零的重要角色。全球許多國家積極發展氫應用,在新能源時代不落人後;工研院連結產官研與國際夥伴制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從發電、工業、載具三大應用著手,協助產業減碳,並厚植技術競爭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