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長大中 研究:緩衝失智症進展 智商卻下降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黃嬿】

教育發展、生活方式更複雜等因素,現代人大腦比 100 年前更大,科學家認為,大腦變大有助減緩失智症。但大腦變大不代表智商上升,多國研究發現,最年輕世代智商也是這幾代最低。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健康中心科學家研究 1930~1970 年代出生者大腦大小,共三千多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 57 歲。結果發現 1960~1970 年代的 X 世代大腦,比 1928~1945 年沉默世代長大 6.6%。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健康、社會、文化和教育等外部因素造成。

這世代大腦體積約 1,400 毫升,但 1930 年代平均為 1,234 毫升。大腦增加最多區域是控制運動活動和感覺訊息的皮質表面積,增加 15%,涉及學習和記憶的區域海馬體也增加 5.7%,白質體積增加近 8%。研究員表示,出生後十年大腦發育,會影響大腦大小和長期健康。

科學家推測,大腦變大可降低癡呆症風險。另一項研究,1970 年代後阿茲海默患者減少 20%,推論失智症特徵是大腦皮質變薄,皮質控制記憶、學習和推理及許多認知過程,故患者大腦逐漸萎縮,所以更大大腦代表更大儲備,可緩衝年齡相關的大腦疾病對晚年的影響。以前研究發現,頭部較大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更好,支持所謂「大腦儲備假說」。

但神經科學家發現,大腦可讓人們儲存更多終生記憶,但更大大腦容量與智力無關。芬蘭、法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研究,都指出大腦雖然長大,但 Z 世代和 Alpha 世代智商至少下降兩個百分點。

人類進入智力遲鈍時代

弗林效應」是指時間過去,人類智商分數不斷增加,或幾代人智商測驗分數持續向上,約每十年 3 分,但現在出現「逆弗林效應」。2023 年美國研究也指出,美國人智商過去一世紀急劇上升,但現在似乎下降中。 

研究千禧世代到嬰兒潮世代,發現所有年齡層智商都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最大是最年輕一群,即使都有大學學歷。下降部分包括語言推理、視覺問題解決和數字測驗等技能,唯空間測驗表現較好。研究員認為社群媒體是主因。

智慧手機和智慧揚聲器、自動化和 AIWi-Fi 和社群媒體共同取代大腦的高級功能,做任何事都超級容易,導致人們認知能力變得超級懶惰。尋求節省勞力時,世界可能也降低自己的水準。科學家稱「人們認知能力可能趨穩定,搖搖欲墜進入智力遲鈍的時代」。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可改變的失智症風險中最有害 研究揭加速大腦老化3大危險因子

台科大教授研發AI穿戴裝置 1分鐘檢測得知打疫苗風險

流浪狗叼人類斷手在大學校園趴趴走!血腥畫面令路人嚇壞尖叫:發生兇殺棄屍案?

男星不分晝夜狂嗑雞爪?大陸直播帶貨開啟「切片」模式 網傻眼:大腦當機

相關新聞

專家也錯估形勢 調查:現在想離職者比「大辭職」年代還多

生活成本急劇上升,人工智慧進逼與前兩年過度招聘,許多行業員工面臨裁員威脅。經濟學家認為,與兩年前大辭職熱潮相反,現在許多求職者者不高喊薪資福利,只求有份安穩的工作,但一項調查發現,完全錯估勞工心態,今年想辭職的人比大辭職時代更多。

塑膠添加細菌孢子 研究:「活塑膠」五個月內自我毀滅

最近研究發現,回收箱中的塑膠大部分都沒有被回收再利用,而是飄流世界各地,成為別的國家或是海洋的垃圾。包括聚氨酯 (PU) 這種製造手機殼到運動鞋的各種產品,也很少被回收。人類已經很難擺脫塑膠,最近科學家想出一個類似科幻小說的解決方案,在塑膠製造過程中加入細菌孢子,可以生產出自我毀滅的塑膠。

新階級鬥爭正在成形 研究:千禧世代貧富差距擴大

疫情後千禧世代因為資產增值,家庭財富暴增,擺脫十年內兩次經濟衰退的影響,但是最新研究發現,千禧世代之間的貧富差距是任何一代人中最大的,新一波的階級緊張和怨恨正在成形,由於差距過大,因此談論千禧一代的平均財富並沒有特別意義。

為何機器人跑不贏動物 研究:硬體強但整合遠不如生物

人工智慧系統、新型合成材料和 3D 列印尖端技術,製造出能測量體育場的機器狗、受長腿爸爸啟發的探索機器人等各種機器動物分身。但儘管投資龐大資源,機器人仍跑不過動物,科學家解釋,因機器人各功能整合能力遠不如動物。

營養價值高又好照顧 蟒蛇會是超級食物嗎?

蟒蛇生長速度快,富含蛋白質,其實是不錯的肉類來源。最近美國麥覺理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與雞和牛隻相比,蟒蛇的飼料轉化率相當高,是高效、低排放且具有氣候韌性食物來源。不過前提是要可以接受食蛇。

物價壓力釀生存危機 韓國年輕人開始學習節儉

尚未背負成家壓力的年輕族群,一直以來都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之一,他們也不吝於上高檔餐廳揮霍金錢,在公共場合炫耀財富,但在通膨高漲的時代,現在韓國年輕人感到迫切的生存危機,開始學習節儉度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