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蘋果iPad Pro、iPad Air 6新舊價格比一比!最貴漲6500元 這款竟便宜1500元

嘉義縣太保民宅火警 一家7口母親、5歲孩死亡、1幼童失蹤

細菌抗藥性加速 專家:人類可能回到沒抗生素的時代

(首圖來源:Flickr/oliver.dodd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oliver.dodd CC BY 2.0)

【文‧黃嬿】

抗生素濫用是幾十年無解的問題,隨著細菌增強對抗生素抗藥性速度愈來愈快,以及超級細菌出現的隱憂,世界衛生組織 (WHO) 警告,現在開發中新抗生素很少,細菌總有一天對人類的殺傷力會超過癌症,且人類可能就要回到沒有抗生素可用的時代。

世界衛生組織本月報告指出,目前世界只有 27 種最具威脅性感染的新抗生素處於藥物開發的臨床實驗階段,實驗中抗生素只有六種創新性足以克服抗生素抗藥性,只有兩種能對付抗藥性最強的細菌。

還不知道臨床實驗的少數新藥是否有用,因 2017~2021 年只有一種新抗生素獲批治療 WHO 關鍵清單的超級細菌,包括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和腸桿菌科。這些病原體可在肺部、泌尿道、耳朵、血液、開放性傷口,甚至大腦和脊髓引起一系列潛在嚴重感染。

抗藥細菌越來越普遍,只美國每年就有超過 280 萬人發生抗藥性感染,超過 3.5 萬人死亡。某些緊急超級細菌名單的抗藥淋病菌株如難辨梭菌,可導致危及生命的腹瀉和結腸炎症。CDC 估計每年有 12,800 人死於這種細菌。此外如多重抗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美國最常見超級細菌之一,每年導致 9,800 人死亡,可在長照護理機構和醫院環境迅速傳播,COVID-19 大流行的第一年病例激增 13%

經常導致嚴重腹瀉和胃痛的抗藥志賀氏菌感染也以驚人速度攀升,2 月美國 CDC 警告,去年 5% 志賀氏菌感染有廣泛抗藥性,對多種抗生素沒有反應,2015 年比例是零。不只細菌,還有真菌威脅,2020 年美國抗藥性耳念珠菌感染增加 60%

細菌和真菌接觸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次數越多,就越有可能產生抗藥性。WHO 已確定 12 種抗藥超級細菌CDC 追蹤 18 種細菌和真菌。世衛組織專家表示,全球超過 500 萬人死於抗生素抗藥性,超過死於愛滋病毒、結核病和瘧疾的總和。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抗生素抗藥性加速中,1970~2000 年新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平均時間為 2~3 年,低於 1930~1950 年平均 11 年。研發速度遠遠跟不上,開發一種新抗生素可能長達 20 年,耗資 5.68 億至 7 億美元。且這些藥物只有三分之一最後批准治療患者,因此藥廠也不願投入。

相比之下,美國藥物研究與製造商貿易組織報告,2020 年有 1,300 多種抗癌藥物進行臨床實驗。世衛組織專家直言,未來 30 年超級細菌殺死的人可能比癌症還多,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人類有可能回到普通感染都會致命的前抗生素時代。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疫情後的反思:日本人為何選擇擁抱《人類世的「資本論」》?

斷尾灰鯨堅持獨游活下去!奇蹟完成「1.9萬km史詩大遷徙」專家感動到哭

不同變色是不同病!看腳趾就知健康狀況 專家教你評估方法

民進黨:馬英九稱武漢防疫是人類貢獻 朱、侯認同嗎?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新階級鬥爭正在成形 研究:千禧世代貧富差距擴大

疫情後千禧世代因為資產增值,家庭財富暴增,擺脫十年內兩次經濟衰退的影響,但是最新研究發現,千禧世代之間的貧富差距是任何一代人中最大的,新一波的階級緊張和怨恨正在成形,由於差距過大,因此談論千禧一代的平均財富並沒有特別意義。

為何機器人跑不贏動物 研究:硬體強但整合遠不如生物

人工智慧系統、新型合成材料和 3D 列印尖端技術,製造出能測量體育場的機器狗、受長腿爸爸啟發的探索機器人等各種機器動物分身。但儘管投資龐大資源,機器人仍跑不過動物,科學家解釋,因機器人各功能整合能力遠不如動物。

營養價值高又好照顧 蟒蛇會是超級食物嗎?

蟒蛇生長速度快,富含蛋白質,其實是不錯的肉類來源。最近美國麥覺理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與雞和牛隻相比,蟒蛇的飼料轉化率相當高,是高效、低排放且具有氣候韌性食物來源。不過前提是要可以接受食蛇。

物價壓力釀生存危機 韓國年輕人開始學習節儉

尚未背負成家壓力的年輕族群,一直以來都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之一,他們也不吝於上高檔餐廳揮霍金錢,在公共場合炫耀財富,但在通膨高漲的時代,現在韓國年輕人感到迫切的生存危機,開始學習節儉度日。

抗藥性細菌進入國際太空站 突變為完全不同的菌株

國際太空站除了是太空人進行微重力環境研究的實驗室,也潛伏著一群繁衍生息的突變細菌,當科學家分析國際太空站一些細菌菌株,發現它們已突變成不同形式,基因、功能都與地球菌株不同,這種細菌可能對藥物的抵抗力更強,還能在微重力環境下大量存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