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難處理雙重任務 哈佛研究:人類大腦55歲就開始衰老

(首圖來源:Flickr/Mussi Katz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Mussi Katz CC BY 2.0)

【文‧黃嬿】

人類大腦比預期更早開始老化。《刺胳針 健康長壽》最近研究發現,人類 55 歲時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就開始下降,是大腦衰老的分水嶺,比傳統 65 歲高齡閾值早整整十年。

哈佛醫學院科學家研究西班牙近千名成年人,640 人完成步態和認知評估。每個參與者都能沒有幫助下行走,年齡 40~64 歲成年人正常安靜條件下行走時相對穩定,但要求走路時邊心算,55 歲就開始出現細微卻重要的步態改變,一些參與者開始無法邊走路邊計算。

主要原因是大腦變化,不是身體變化。科學家表示,與安靜行走相比,執行任務同時行走會增加運動控制系統壓力,因這兩項任務必須競爭大腦資源,處理壓力。因此要邊走路邊計算,取決於許多認知資源,需要健康大腦支持,但大腦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遞減,因大腦神經元連接會減少,速度也會變慢,影響資訊處理效率,尤其涉及注意力和處理資訊的區域。

不只說話,大腦衰老症狀還包括走路時閱讀號誌和做決定。科學家表示,雙重任務檢測是許多老年大腦疾病的重要指標,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癡呆症。原本科學家認為 65 歲以後功能才開始下降,沒料到會 55 歲就發生,呼籲應中年開始定期監測,防止老年常跌倒受傷。

但並非所有 55 歲後長者大腦功能都會走下坡。研究指出,雙任務步行表現不一定隨年齡增長下降,有些人似乎能抵抗衰老影響。科學家下一步是找到維持大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可變因素。

而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發現大腦健康衰老的關鍵。肥胖和久坐不動,與腦容量萎縮、認知能力快速下降有關。研究人員招募 1,165 名年齡 40~94 歲的亞馬遜原住民,發現與美國和歐洲工業化人口相比,原住民腦萎縮較少,心血管健康度更佳。

研究指出,歷史上人類出於尋找食物需要花大量時間運動,但現代人食物豐富且幾乎不需身體活動就能取得,導致食物過多但運動過少。就大腦健康和疾病風險而言,最佳甜蜜點是食物和營養既不少也不多,日常運動和食物充足維持平衡,可能是大腦健康老化的關鍵。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噪音也可以很療癒?什麼是白噪音?

研究:吃越多垃圾食物 大腦就越討厭健康食物

不能邊走路邊講話?哈佛專家曝:失智症前兆

走路無法同時做這件事?研究稱可能是大腦加速衰老的早期指標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營養價值高又好照顧 蟒蛇會是超級食物嗎?

蟒蛇生長速度快,富含蛋白質,其實是不錯的肉類來源。最近美國麥覺理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與雞和牛隻相比,蟒蛇的飼料轉化率相當高,是高效、低排放且具有氣候韌性食物來源。不過前提是要可以接受食蛇。

物價壓力釀生存危機 韓國年輕人開始學習節儉

尚未背負成家壓力的年輕族群,一直以來都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之一,他們也不吝於上高檔餐廳揮霍金錢,在公共場合炫耀財富,但在通膨高漲的時代,現在韓國年輕人感到迫切的生存危機,開始學習節儉度日。

抗藥性細菌進入國際太空站 突變為完全不同的菌株

國際太空站除了是太空人進行微重力環境研究的實驗室,也潛伏著一群繁衍生息的突變細菌,當科學家分析國際太空站一些細菌菌株,發現它們已突變成不同形式,基因、功能都與地球菌株不同,這種細菌可能對藥物的抵抗力更強,還能在微重力環境下大量存在。

數位閱讀不如紙本 研究找到神經科學證據

教科書和紙本閱讀被螢幕取代,然而紙本閱讀的好處過去有很多研究證實,最新以色列研究再度發現,與螢幕閱讀相比,紙本閱讀時大腦與注意力和認知參與相關部分更活躍,代表紙本可能更有利兒童集中注意力。

當下憤怒難平?日本研究:寫下來扔掉就好

生氣是人之常情,脾氣再好的人也免不了偶發的怒氣沖天,但要在瞬間消化情緒,不需要怒罵或大力拍桌嚇壞眾人,也不需把苦往肚裡吞,日本科學家發現控制情緒的方式,就是在生氣的當下,把負面情緒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將紙撕碎或丟棄,就可以感到海闊天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