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俄簽署聯合聲明 強調俄烏應儘快和談、反對單邊制裁

紓困瑞信代價 瑞士每人需分擔1.35萬美元

每坐30分鐘起來走5分鐘 新研究:當天血糖、血壓可下降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Emmastein】

現代工作型態正導致人們長時間久坐,抵消工作久坐影響所需的最少活動量是多少?哥倫比亞大學團隊一項新研究有答案:久坐期間每半小時起來走路 5 分鐘就能「調節」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與整天坐著的人相比,走個路能讓血糖、血壓下降。

現代人生活習慣疏於鍛鍊身體,因此醫生通常建議成年人少坐多動,但具體要投入多少時間運動、更適合的運動類型,研究結論方向不一。

哥倫比亞大學運動生理學家 Keith Diaz 團隊對此提出 5 種不同運動方案:每坐 30 分鐘起來走路 1 分鐘、坐 60 分鐘起來走路 1 分鐘、坐 30 分鐘起來走路 5 分鐘、坐 60 分鐘起來走路 5 分鐘、以及完全不起來走動。

參與研究的 11 名 40~60 歲成年人椅子上坐了 8 小時,只在規定時間內起來走路,研究人員密切關注每一位參與者沒有過度運動或運動不足,期間可以使用筆電和手機。

分析結果發現,每坐 30 分鐘步行 5 分鐘是唯一能明顯降低血糖、血壓的最佳方案,與整天坐著的人相比,這組參與者的血糖高峰值降低了 58%。

每坐 30 分鐘後起來走路 1 分鐘也對整天的血糖變化有好處,每坐 60 分鐘起來步行 1 次(1 分鐘或 5 分鐘)則沒有任何好處;但與整天坐著不走動的人相比,只要有起來步行,都能使血壓明顯降低 4~5 mmHg。

現在我們更清楚為維持健康,除了日常鍛鍊也需要在工作期間定期走動,該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每次只是稍微走動,也能明顯降低罹患心髒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風險。

新論文發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冬季猝死常見3大成因 心臟內科醫師曝最好的血管保護方式

全台高血壓患者估逾500萬 滿18歲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

有高血壓的人請注意!研究:喝太多咖啡可能使死亡風險加倍

光看糖化血色素不夠 糖友控糖要注意「目標範圍內時間」

相關新聞

天賦異稟不稀奇 專家:真正罕見人才是協作者

未來 AI 可能取代許多人類工作,因此企業愈來愈重視機器做不到的技能。哈佛商學院和法學院教授發現,過去談到人才時常忽略的條件是合作能力,其實懂得如何跨團隊協作的人非常罕見,將來這種人才有最大的競爭優勢。

情緒影響生理 研究:情緒壓力降低胃部PH值

情緒與腸胃道不適症狀有關,但科學家尚未深入測量消化系統內部環境如何隨情緒變化。羅馬第一大學研究人員的有趣研究,發現情緒與腸胃不適症狀確實有關,實驗者光短暫看到恐怖或噁心畫面,胃就會增加胃酸分泌,呼吸頻率也會加速,導致人們產生不適的本能反應,科學家認為這感覺是進化防禦,為人類恐懼反應的一部分,逼迫人類在威脅狀態下採取行動。

為何有經濟壓力也要買名牌?分析非理性購買三大因素

現代社會購買奢侈品似乎是較容易的事,但穿戴名牌不一定代表有錢或很會理財,多數人兩項條件都沒有,只是背負經濟壓力買奢侈品。這種一面買一面喊窮的行為愈來愈常見,專家分析,非理性購買有三大因素。

實在沒動力運動?研究:可能是腸道細菌作祟

規律運動對許多人很容易,但更多人無論如何就是動不起來。最近老鼠實驗發現,缺乏運動動機與基因遺傳關係不大,更與代謝能力無關,而是腸道細菌影響,缺乏特定腸道細菌不但會減少運動快感,也會降低運動耐力,人們下次運動的意願也愈來愈低。

大氣有毒 研究:全球只有 0.001% 人口呼吸乾淨空氣

空氣污染是無聲殺手,隨著人類排放未減,氣候異常的高溫加劇野火規模與頻率,人們呼吸的每口空氣都有毒。全球每日空氣污染新研究發現,按照 WHO 標準,世界只有 0.001% 人口是呼吸乾淨空氣,地球幾乎沒有任何地方不受污染。

想赴美求學先看 念教育恐終生低薪

大學主修專業將會影響終生收入,美國紐約聯儲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最近公布調查顯示,美國主修神學學位的人收入最低,畢業後五年收入只比拿時薪的打工族多一點,但工作十年後,收入最低的是主修教育的畢業生,工作十年後賺的錢只比五年前多 3 千美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