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琉球2死車禍 無號誌路口遊客和8旬翁機車碰撞 2人不治

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在美發生736件車禍、17人死亡 比之前曝光多

蘋果Vision Pro為何「首發即Pro」? 內行人揭暗黑真相:先為1事鋪路

吃一樣但比別人容易發胖 研究:有些腸道細菌更擅長從食物提取能量

(首圖來源:pixabay)
(首圖來源:pixabay)

【文‧Emmastein】

為什麼明明吃一樣的東西,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容易發胖?據哥本哈根大學團隊新研究,可能是因為這些人的腸道微生物組成更擅長從食物中收集能量。

數十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肥胖與腸道微生物組的迷人關聯,如瘦弱小鼠在接受肥胖小鼠的腸道細菌移植後,體重明顯增加許多,因此科學家建立一項假設,區分肥胖與瘦小動物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於腸道微生物組從食物獲取能量多寡的能力。

我們知道腸道細菌在消化過程發揮重要作用,協助將食物降解為碳水化合物和脂質等,這些微生物影響著人體新陳代謝,但不清楚這一切與肥胖有多大關聯。

為調查此原因與另一個假設: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越長、被提取能量的時間也越長,研究人員檢查了 85 名丹麥人糞便樣本,追蹤糞便能量剩餘密度以衡量人體腸道微生物吸收能量的效率,並繪製各參與者腸道微生物組成圖。

分析顯示有趣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食物通過胃腸道系統最短的參與者,意外地從食物中提取最多能量,其中以類桿菌屬細菌的微生物種群表現最好。

綜合所有分析結果,研究人員指出從飲食中獲取最多能量的受試者,比從食物獲取能量效率較低的受試者平均重約 10%,或者說相差約 9 公斤。

腸道細菌擅長從食物中提取能量原則上是件好事,因為細菌能以短鏈脂肪酸等形式為身體提供額外能量,但若我們消耗的熱量沒有比吸收的多,那麼隨時間推移,這些額外能量就可能成為肥胖風險。

該研究表明了提取食物能量與某些腸道細菌群具有因果關係,但是否真的導致體重明顯增加仍需更多實驗數據。

新論文發表在《Microbiome》期刊。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肚子痛、腹瀉怎麼辦?痛到什麼程度該就醫?緩解方式一次看

吃麻辣鍋拉肚子是食材不乾淨?放臭屁代表腸胃不健康?腸胃道常見6大迷思

營養師認證「消肚子脹氣9個作法」真的有效! 高麗菜、蘋果、人工甜味劑都要少碰

台語歌手蔡小虎小腸沾黏 醫師曝絕對不能吃「柿子」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疫情封鎖不只忘了時間 記憶力喪失宛如坐牢

一個人對時間的認知,仰賴事件、情緒等各種線索,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時間認知發生扭曲,對時間快慢感不再準確。最近研究發現,疫情封鎖政策對記憶力的影響如坐牢。

蚊子也有顏色偏好 研究:蚊子偏愛深色討厭淺色

雖然蚊子會對人類呼吸、汗水和體溫有反應,但也有不喜歡的東西,如某些味道。最近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新研究發現,蚊子透過二氧化碳搜尋到目標後,接下來的行動會避開某些顏色。

光污染日益加劇 20年內可能看不到夜空主要星座

以前我們抬頭還能仰望漆黑的夜空,如今天空已變成深灰色,只有幾顆星星在這塊背景下閃爍,科學家表示,隨著發光二極體(LED)、其他形式照明的無限制使用,這些人造光芒正以驚人亮度覆寫夜空。

網路充斥美食照片 研究:照片看太多次反會抑制食慾

滑社群媒體、新聞及隨時隨地出現的橫幅廣告,網路食物照無所不在,若剛好用餐或宵夜時間出現,看食物照片更令人垂涎三尺。但丹麥研究發現,同張食物照看幾十次的話,食慾反而下降。

木材在外太空不會變形!日本木製衛星材料通過10個月太空測試

為了減少太空垃圾,日本京都大學與住友林業 2020 年提出開發 LignoSat 木製衛星,並在去年將各種實驗木塊送上國際太空站進行長達 10 個月測試,結果表明所有木材都沒有明顯變形、剝落或損傷,有機會在未來成為最瘋狂的衛星外殼材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