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勞團五一遊行怒吼 諷綠修惡勞基法 提五大訴求

震央在中央山脈的地震出現了 名醫2理由籲「10月前不要爬高山」

暖化加劇氣候災難 專家:未來人類向兩極移動才能生存

(首圖來源:Unsplash)
(首圖來源:Unsplash)

【文‧黃嬿】

11 月中世界人口達 80 億人,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 2080 年左右達 104 億人高峰,之後才會逐漸下降。然而下一個 24 億人口主要集中南方國家,隨著地球愈來愈熱,世界適居地區愈來愈向北移,專家預言,未來人類恐將向地球兩極移動才能生存。

雖然發達國家人口都面臨黃金交叉,呈負成長趨勢,但發展中國家人口還在快速增加。本世紀末人口最多的九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印度、中國、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印尼和埃及。這些國家也是受極端高溫、乾旱和災難性風暴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到 2070 年九國中八個年平均氣溫高於 29°C,沒有冷氣,水資源短缺、農業破壞,愈來愈不適宜人居。

非洲與中東人一直在遷徙。數據顯示,世界有 10 億人是移民,即每 8 人就有 1 人,2021 上半年遷移人口一半以上來自五國,分別是中非共和國、南蘇丹、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富汗和衣索比亞。隨著氣候愈來愈熱,這些移民大部分向北移動,如從南美洲和中美洲到北美北部、從非洲和中東到歐洲。

未來逃離家園的人會愈來愈多。2021 年有 8,930 萬人,是十年前被迫遷移數的兩倍,到 2022 年達 1 億人,主要是氣候災害。如今年洪水使巴基斯坦 3,300 萬人流離失所,從非洲之角到非洲大陸西海岸,還有數百萬人受乾旱和飢荒威脅。專家預估,目前世界約 80% 陸地面積及 85% 人口都感受到氣候變化的衝擊,除非有根本性變化,否則 2050 年將有 12 億氣候難民。

作者兼氣象記者 Caia Vince 看見未來人口移動的趨勢,分析指出,地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集中北緯 25~26 度附近,是氣候最舒適和土地最肥沃之地,有 2.79 億人生活在這片狹長土地上,橫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中國、美國和墨西哥等國家,但氣候正在發生變化。

英國科學家 Tim Lenton 估計,今天只有 12% 生活在人類氣候生態位之外,如果全球變暖達 2.7°C,本世紀末可能會有高達 40 億人生活在人類最適宜氣候以外。Caia Vince 指出,現在適宜人類生存的氣候生態位以平均每天 1.15 公尺速度向極地移動,有些地方速度更快,人類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將會追逐氣候生態位向地球兩極大規模遷移,才能幫助人類度過氣候危機。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運彩銷售突破500億 破天荒

世足運彩/非洲球隊場踢出血性烏拉圭恐遇大麻煩 推迦納受讓

UN全球網路評估報告出爐 10歲以上人口3/4有手機

大橘為重塞滿「VIP觀景台」偷窺人洗澡 浴室照片曝光萬名網友全歪樓

相關新聞

為何節食後胖更快?研究:大腦放大飢餓訊號

許多節食減肥過的人都熟悉,正常吃飯後很快復胖,因長時間少吃會讓人吃得更多。科學家以老鼠實驗發現,關鍵在大腦交流方式變化,節食會調節飢餓感的神經細胞改變,進食時這些細胞會接收更強訊號,導致實驗老鼠節食後吃更多,體重增加更快。

為何機器人跑不贏動物 研究:硬體強但整合遠不如生物

人工智慧系統、新型合成材料和 3D 列印尖端技術,製造出能測量體育場的機器狗、受長腿爸爸啟發的探索機器人等各種機器動物分身。但儘管投資龐大資源,機器人仍跑不過動物,科學家解釋,因機器人各功能整合能力遠不如動物。

營養價值高又好照顧 蟒蛇會是超級食物嗎?

蟒蛇生長速度快,富含蛋白質,其實是不錯的肉類來源。最近美國麥覺理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與雞和牛隻相比,蟒蛇的飼料轉化率相當高,是高效、低排放且具有氣候韌性食物來源。不過前提是要可以接受食蛇。

物價壓力釀生存危機 韓國年輕人開始學習節儉

尚未背負成家壓力的年輕族群,一直以來都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之一,他們也不吝於上高檔餐廳揮霍金錢,在公共場合炫耀財富,但在通膨高漲的時代,現在韓國年輕人感到迫切的生存危機,開始學習節儉度日。

抗藥性細菌進入國際太空站 突變為完全不同的菌株

國際太空站除了是太空人進行微重力環境研究的實驗室,也潛伏著一群繁衍生息的突變細菌,當科學家分析國際太空站一些細菌菌株,發現它們已突變成不同形式,基因、功能都與地球菌株不同,這種細菌可能對藥物的抵抗力更強,還能在微重力環境下大量存在。

數位閱讀不如紙本 研究找到神經科學證據

教科書和紙本閱讀被螢幕取代,然而紙本閱讀的好處過去有很多研究證實,最新以色列研究再度發現,與螢幕閱讀相比,紙本閱讀時大腦與注意力和認知參與相關部分更活躍,代表紙本可能更有利兒童集中注意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