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23商標註冊申請數量下降 與國際趨勢一致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智慧局於2月6日公布了其2023年受理專利商標申請概況,其中,商標註冊申請數量減少,恢復至COVID-19疫情前水平。然而,不僅台灣,WIPO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商標申請案件數及類別數也結束自2009年起連續12年增長趨勢,在前2年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申請激增後,現在已分別大幅下滑15.7%及14.5%;台灣商標註冊申請數量下滑與國際趨勢是一致的。

2023年我國商標註冊申請91,535件,年減3%(如以類別計則有114,680類,年減6%),恢復至COVID-19疫情前2019年水平。主要因本國人減少3%至71,960件;外國人19,575件亦相應減少,年減4%(詳表1、圖1、圖2)。

表1. 近5年本外國人商標申請情形

圖1. 近5年台灣商標註冊申請案件數及類別數

圖2. 本外國人台灣商標註冊申請件數及占比

排行榜

智慧局指出,前5大外國商標申請國家 / 地區中,中國大陸以4,822件居首,年增12%,美國(3,007件)、日本(2,899件)次之,分別減少16%、18%(詳圖3)。

圖3. 2023年在台灣商標註冊申請前5大國家 / 地區之件數

據智慧局資料顯示,統一企業連續4年居台灣本國人商標申請榜首,而外國人則以騰訊控股居冠。

本國法人統一企業申請583件,自2020年起連續4年蟬聯第一,其次為台新銀行454件、棨泰健康163件。外國法人部分,開曼群島騰訊控股申請118件榮登首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際食品93件、法國拉奧里露90件次之(如圖4)。

圖4. 台灣本外國商標申請前5大法人

商標註冊申請類別

在台灣本國人商標註冊申請主要類別中,以第35類(廣告、企業經營及零售批發服務等)14,477件最多,其次是第43類(餐廳、住宿等)7,187件、第30類(咖啡、茶及糕點等)6,390件;前10大類別除第43類(餐廳、住宿等)、第25類(衣著靴鞋等)2,896件持平以外,均減少2.4%~12.6%(詳表2)。

在外國人部分,以第9類(電腦及科技產品等)3,910件最多;前10大類別除第30類(咖啡、茶及糕點等)1,116件成長6.7%以外,均減少2.1%~23.5%(詳表2)。

表2. 2023年台灣本外國人商標註冊申請前10大類別

智慧局指出,在商標審查部分,歷經申請數量連續8年成長,在有限審查人力下,平均首通期間6.2個月,較2022年增加1個月,但仍維持高結案量90,043件,占同年申請量98.37%。

WIPI 2023與近5年台灣產業申請商標趨勢分析

在全球的部分,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IPO剛於去(2023)年11月6日發布了2023年的世界智慧財產指標報告(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 2023:WIPI 2023),揭示了2022年度全球在商標方面的申請總量、註冊總量、平均首通及審結期間、審理結果統計、各國GDP平均類別數及人均類別數等資料;智慧局以我國2022年數據與WIPI 2023相比進行簡要分析及比較,提出了《2018-2022年產業申請商標案件趨勢分析》報告,其中觀察重點如下:

(1) 2022年全球商標申請案件數及類別數,結束自2009年起連續12年增長趨勢,在前2年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申請激增後,今大幅下滑15.7%及14.5%,商標申請已恢復到較正常的水準,惟案件量已為2008年的3倍半。其中中國大陸申請類別數達751.3萬餘類,仍位居第一,超過第二大的美國76.7萬類將近10倍之多;台灣申請量為12.2萬餘類,列全球第18位,較2021年下降1位;我國註冊案類別數10.2萬餘類,同樣列為全球第18位。

(2) 台灣商標申請案件數及類別數於2022年分別微幅減少1.17%及0.68%,惟近5年的案件數成長幅度達11.7%;類別數則成長11.2%,申請量成長幅度仍相當可觀。

(3) 台灣商標之外國申請案與WIPO非母國申請案的前4大產業類別相同,依序為「技術研究」、「健康醫事」、「服飾配件」、「休閒教育」,占比結構亦相當。與國際平均水準相較,我國外國申請案之「健康醫事」領域占比明顯高出WIPO數據,顯示外國申請人重視在我國該領域的品牌發展潛力。

智慧局指出,全球在2019至2021年因COVID-19疫情,雖然在短時間造成產業衝擊與經貿衰退,然企業仍持續尋找商機,以活躍的創業精神,開拓因應疫情所需的商品及服務,全球商標申請活動激增到達一波高峰。2022年疫情緩和後,企業仍面臨了包括高通膨率、生活成本上升等經濟危機和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全球經濟雖尚未完全復甦,但全球仍有近1,180萬件商標申請案,涵蓋超過1,550萬個類別。反觀我國整體經濟受影響相對輕微,經貿活動也漸漸回復正常,全年申請案件數達9.5萬件,類別數超過12萬類,列全球第18位。雖外國人商標申請案類別數占比有小幅下降至29%,但我國的民主法治及廉能制度完善,經濟環境開放透明,新近政策措施也積極推動國外企業對臺投資,且身處亞太戰略關鍵地位,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亦名列前茅,長期來看仍預期會有積極正向的成長。

 

參考資料:

 

作者:李淑蓮
現任: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主編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更多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2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7-11招牌、麥當勞雞塊盒「Ⓡ」字有何意義? 眾人知真相驚:長知識

「殿堂級可頌」八月堂鬧官司!女董告前夫討2500萬 判決結果出爐

MLB/不意外!有中國公司註冊大谷翔平商標 媒體人曝大問題

手錶製造商的商標混淆誤認爭議:2021年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Hamilton v. Vortic案

相關新聞

《 TAIPEI AMPA 2024 》 碳中和成永續經營關鍵, 汽機車供應鏈聯手提升綠色競爭力

由Environment環境、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所組成的“ESG”,被視為是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已經開始對全球各種產業產生重大影響。TAIPEI AMPA今(2024)年舉辦ESG永續講堂,邀請領先推動ESG的參展廠商分享實績,協助汽機車零配件及車用電子產業提升綠色核心競爭力。

《 TAIPEI AMPA 2024 》為專利找出海口:在「臺灣專利超級站」發現臺灣專利超級讚!

為讓優秀的專利得獎作品能持續在國內外市場發光發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年4月於「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 2024) 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讚) Taiwan Patent Go」得獎專利專館,為得獎專利作品拓展新商機。智慧局表示,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目的是讓具有潛力的得獎專利技術藉由專業展進行多元展示及宣傳曝光,推薦給專業買主客群,同時提供面對面洽商媒合的機會,希望透過專利專館平台,促成專利商品化交易及開創市場新商機,達到「臺灣發明,創益無限」(Invent in Taiwan.Create for Business.)目標。除了TAIPEI AMPA 2024外,今年智慧局還會在台灣國際創意禮品文具展、新一代設計展及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等共4個展會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篩選優良專利作品參與展出。

《 TAIPEI AMPA 2024 》2024年台北車輛三展強化跨產業整合 驅動產業革新

2024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於4月17日至2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聯合舉行。本屆展會吸引來自全球19個國家、超過1,000家廠商參展,共計2,700個攤位,規模盛大,再創新高。展會不僅呈現臺灣汽機車產業上中下游完整供應鏈實力,更透過資通訊、電子、半導體等異業跨域技術整合,帶動台灣車輛產業加速革新,展現其在全球車輛供應鏈所扮演的關鍵地位。

2023亞太地區私募市場研析

由於總體環境的不確定性,全球多數市場的私募股權交易和出場數量大幅下降,2023 年,亞太地區私募股權基金籌集資金僅 1,000 億美元,為十年來的最低水準,面對嚴峻的市場,投資人紛紛制定新的策略來尋找買家並提高出場估值。

AI工具提示詞寫作的挑戰與應對方案

AI工具的提示詞寫作極具挑戰,需精準描述關鍵細節,以簡練語言驅動AI。由專業提示詞工程師開發的AI工具,會比讓每個人學習寫提示詞更有效率,而這也是實現AI賦能大眾的可行路徑,因此企業主應該要慎重考慮雇用提示詞工程師,以避免在AI浪潮中落於人後。

日本2024/05/01啟用特定發明專利申請案非公開制度

日本將啟用特定發明專利申請案非公開新制:2024年5月1日起提交的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凡屬指定技術領域、可能須經保全審查的日本在地發明案,無論發明人國籍為何,第一案皆須先在日本申請。違反規定的申請人,可能無法在日本取得相關發明專利保護,並可能被課以罰金,甚至被追究刑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