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餘震「至少還有4起規模6」 地震專家:中央山脈斷層要注意

MiLB/張育成遭觸身球MRI檢查 沒傷到骨頭但手肘仍腫脹

BTS全員入伍引熱議!南韓兵務廳長:未來不排除廢免役優惠

2023年美國專利法規相關事件回顧-2:美國法院動態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黃蘭閔/北美智權 智權法規研究組

北美智權報繼347期《2023年美國專利法規相關事件回顧-1:美國總統行政命令相關動態 》一文後,繼續回顧過去一年美國專利法規相關事件,本刊期將重點放在「美國法院動態」。

回顧2023年,美國法院動態相關動態重點回顧可分「美國最高法院」及「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Fed. Cir.)」分別觀察。

美國最高法院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美國最高法院2023年拒絕了多數的專利案件調卷令[1],這也使得Amgen v. Sanofi一案的35 U.S.C 112(a)可據以實施要件(enablement)判決格外引人矚目:系爭專利採上位概念請求項(genus claim)寫法,僅以功能界定專利抗體,一網打盡可用以1)與PCSK9特定胺基酸殘基結合並2)阻止PCSK9與LDL-R鍵結的抗體,但即使容許有適度加做合理實驗的空間,其說明書依舊未能達到可據以實施Claim全部範圍的標準,以致專利無效;Amgen稱其Roadmap足以令通常知識者產出及使用說明書未揭露的專利抗體,但要科學家嘔心瀝血試驗哪些能成功(或如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簡稱Fed. Cir.)判決所稱,建議別人怎麼嘗試錯誤),實未滿足可據以實施要件;Amgen又稱,維持Fed. Cir.原判決,恐怕會摧毀突破性發明的研發誘因,但Fed. Cir.原判決忠實依循相關法規及既有判例教示,如何在獎勵發明人及確保公眾均霑創新利益之間取得平衡,應由美國國會解決。[2]

美國最高法院本案判決一出,各路專家紛紛發表評論分析,譬如Fed. Cir.前院長Paul Michel預測,範圍較大的上位概念Claim若想通過下級法院35 U.S.C. 112檢驗,說明書須明示Genus下哪些Species具有或不具有Claim所寫功能特徵及其理由,也就是,若通常知識者須以嘗試錯誤法篩選可能Species,即使是習知慣用方法,都可能被視為未滿足可據以實施要件;換個角度說,就是說明書須告知通常知識者一切必要細節,讓通常知識者毋須先製造出不具所請功能的Species後再一一排除,而是可以直接按說明書做出具所請功能的全部Species。果然, Baxalta v. Genentech一案判決結果隨後就印證了他的預言:Baxalta稱,通常知識者毋須過度實驗,只需利用系爭專利說明書揭露的例行作業(指hybridoma-and-screening),即可找出專利範圍內的適用抗體,但Fed. Cir.引用美國最高法院Amgen v. Sanofi案判例,認定相關專利範圍因未滿足可據以實施要件而無效。[3]

對付範圍過大的功能性語言寫法Claim,可據以實施要件是大殺器,類似的Claim處境堪慮。這類寫法常見於抗體專利案件,甚至在軟體、AI等領域的發明案亦不罕見。USPTO已發出內部Email,表示已開始研究美國最高法院本案教示,在後續結論指示發布前,USPTO人員審查可據以實施要件時,仍應依循MPEP 2161、2164及其他相關章節指引。[4]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Fed. Cir.)

Fed. Cir. 2023年作成多項專利訴訟案件判決。[5]其中,LKQ v. GM一案,Fed. Cir.認為Durling-Rosen兩步測試法未被美國最高法院KSR v. Teleflex, S. Ct. Case No. 04-1350 (Apr. 30, 2007)判例推翻,仍是美國設計案是否符合35 U.S.C. 103非顯而易見要件的適用判準。LKQ不服,請求重議,Fed. Cir.已撤銷原合議庭判決,將轉由全院法官聯席(en banc)審理,其判決勢必影響美國設計專利未來的訴訟及申請趨勢。[6]

Intel v. PACT XPP Schweiz案,程序各方皆同意兩件引證案合併後揭露了系爭專利範圍全部元件,但因兩件引證案要解決的問題相同,專利所有權人PACT主張,主要引證既已解決同一問題(只不過解決的方式不同於次要引證),程序請求人Intel未說明通常知識者何以會認為採用次要引證有主要引證未及的改良進步,PTAB因此裁定Intel未能證明標的專利範圍顯而易見。但Fed. Cri.不認同PTAB見解,指引證案Kabemoto及引證案Bauman要解決的問題相同,而引證案Bauman揭露習知解決方法,正是KSR案及Fed. Cir.既有判例所說的結合動機,只要Intel證明1)先前技術存在一既有問題且2)引證案Bauman揭露發明可解決此一問題,則組合兩者教示並未超出通常知識者的技巧能力。[7]

此外,Cellect案判決也值得關注。同族授權專利被認定有顯而易見型重覆授權(obviousness-type double patenting,簡稱ODP)問題,因各自取得的專利權期間調整(patent term adjustment,簡稱PTA)天數不同而有不同屆期日,且無法提期末拋棄(terminal disclaimer,簡稱TD)回溯補救,導致系爭專利無效。相對於毫無頭緒地找102、103引證案,Cellect案判決示範了一種相對低成本的攻擊路線。Cellect已就本案判決尋求Fed. Cir.聯席審理機會,若無法推翻本案原判決意見,有大量美國同族專利的所有權人、慣常以複數子案保護發明成果的申請人,或應研究因應對策。[8]

 

備註: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更多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48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美中商務部長通話 北京對美國限制第三方出口光刻機「嚴正關切」

【重磅快評】賴清德被列「危險朋友」 美先制出手看管?

白宮擬台灣大選後派代表團訪台 所為何來?

選前兩天 白宮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支持兩岸對話

相關新聞

《 TAIPEI AMPA 2024 》 碳中和成永續經營關鍵, 汽機車供應鏈聯手提升綠色競爭力

由Environment環境、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所組成的“ESG”,被視為是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已經開始對全球各種產業產生重大影響。TAIPEI AMPA今(2024)年舉辦ESG永續講堂,邀請領先推動ESG的參展廠商分享實績,協助汽機車零配件及車用電子產業提升綠色核心競爭力。

《 TAIPEI AMPA 2024 》為專利找出海口:在「臺灣專利超級站」發現臺灣專利超級讚!

為讓優秀的專利得獎作品能持續在國內外市場發光發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年4月於「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 2024) 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讚) Taiwan Patent Go」得獎專利專館,為得獎專利作品拓展新商機。智慧局表示,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目的是讓具有潛力的得獎專利技術藉由專業展進行多元展示及宣傳曝光,推薦給專業買主客群,同時提供面對面洽商媒合的機會,希望透過專利專館平台,促成專利商品化交易及開創市場新商機,達到「臺灣發明,創益無限」(Invent in Taiwan.Create for Business.)目標。除了TAIPEI AMPA 2024外,今年智慧局還會在台灣國際創意禮品文具展、新一代設計展及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等共4個展會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篩選優良專利作品參與展出。

《 TAIPEI AMPA 2024 》2024年台北車輛三展強化跨產業整合 驅動產業革新

2024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於4月17日至2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聯合舉行。本屆展會吸引來自全球19個國家、超過1,000家廠商參展,共計2,700個攤位,規模盛大,再創新高。展會不僅呈現臺灣汽機車產業上中下游完整供應鏈實力,更透過資通訊、電子、半導體等異業跨域技術整合,帶動台灣車輛產業加速革新,展現其在全球車輛供應鏈所扮演的關鍵地位。

2023亞太地區私募市場研析

由於總體環境的不確定性,全球多數市場的私募股權交易和出場數量大幅下降,2023 年,亞太地區私募股權基金籌集資金僅 1,000 億美元,為十年來的最低水準,面對嚴峻的市場,投資人紛紛制定新的策略來尋找買家並提高出場估值。

AI工具提示詞寫作的挑戰與應對方案

AI工具的提示詞寫作極具挑戰,需精準描述關鍵細節,以簡練語言驅動AI。由專業提示詞工程師開發的AI工具,會比讓每個人學習寫提示詞更有效率,而這也是實現AI賦能大眾的可行路徑,因此企業主應該要慎重考慮雇用提示詞工程師,以避免在AI浪潮中落於人後。

日本2024/05/01啟用特定發明專利申請案非公開制度

日本將啟用特定發明專利申請案非公開新制:2024年5月1日起提交的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凡屬指定技術領域、可能須經保全審查的日本在地發明案,無論發明人國籍為何,第一案皆須先在日本申請。違反規定的申請人,可能無法在日本取得相關發明專利保護,並可能被課以罰金,甚至被追究刑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