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半導體晶片專門化發展趨勢已經成形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PC、NB時代,Intel設計的CPU晶片定義了資訊產品的效能,而在物聯網、手機、資料中心…..等等應用百花齊放的現在,Arm就算自己不設計或生產晶片,但基於Arm架構的晶片,仍然深深影響著資通訊產業的每個面向。面對未來,Arm認為,軟體將會是決定資通訊產業優勝劣敗的關鍵。

傳統上,高階運算服務市場向來被英特爾(Intel)和AMD所支持的x86架構主導,但如今三大雲端服務市場龍頭:亞馬遜(Amazon Web Service)、微軟(Microsoft Azure)以及Google(Google Cloud Platform)卻漸漸轉向Arm。今年7月中,Google宣布雲端服務的伺服器晶片,將改採基於Arm架構之下,由Ampere Computing所設計的Altra晶片,而微軟、亞馬遜更早已加入Arm架構的陣營;若再把其他同樣採用Arm架構的阿里雲、Oracle考慮進來,x86架構似乎不再是業界首選。

雲端運算並不是Arm唯一的目標。從大型伺服器到IOT裝置裡的微處理器,都看得到Arm-based的影子。根據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2021年的年報顯示,Arm架構晶片在去年的總出貨數量高達292億,比起2020年成長了15.4%;而在今年第一季,就算全球經濟已經開始轉折,Arm架構晶片的出貨量還是有74億片,比去年同期成長了6.8%(圖1)。

Arm架構晶片,2021年出貨量將近300億

圖1:1990年至今Arm架構晶片每年出貨量變化 (資料來源:https://group.softbank/en/ir/financials/annual_reports/2022/message/arm)
圖1:1990年至今Arm架構晶片每年出貨量變化 (資料來源:https://group.softbank/en/ir/financials/annual_reports/2022/message/arm)

從1990開始的20年間,正是英特爾的全盛時期, “Intel inside”成為資訊工業界的標準;但是風水輪流傳,在2010年後行動裝置興起,伴隨著3G、4G的通訊技術革命, “Arm-based”成為新的資通訊設備共通架構。Arm資深副總裁暨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 Paul Williamson形容,「Arm正處於科技發展的最前沿(front seat)。」

談及下一個世代的運算方向,Williamson指出,未來將朝專門化運算(specialized computing)的趨勢發展,並指出了運算本身的複雜度、效能以及軟體三大重點。就運算複雜度來說,Williamson認為,由最近的產業應用就看得出來,傳統上以中央處理器(CPU)擔負全部運算任務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除了CPU以外,我們還有GPU、NPU、ISP這些同樣在負擔運算工作的晶片,來應付更多樣化的運算需求,」他舉例,今天的汽車上大概有1億行的軟體程式碼,但在自駕車上,程式碼的程度將會成長到5倍之多。因此,晶片架構能否由簡馭繁,將是技術能否持續往前發展的重點。

另一方面,晶片的運算效能也十分重要。Williamson指出,由於半導體製程以及晶片設計的精進,在過去10年內半導體的運算效能有著顯著提升,「現在我們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有一部超級電腦」;然而,在他看來,在未來的運算世界裡,「軟體」的重要性將遠大於晶片本身,「Arm在軟體上將會投注大量的資源。」

正由於晶片運算的使用場景更為複雜、效能要求也愈來愈高,連帶使得軟體在未來將成為這些晶片能否充分發揮效用的關鍵。Williamson就指出,為了應付自駕車產業對於晶片運算的需求,在2030年前,為自駕車開發軟體的工程師,將是現在的10倍之多。換句話說,只要專門化運算的趨勢不變,軟體的重要性必然更甚以往。

圖2: Arm資深副總裁暨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Paul Williamson,於Arm年度科技論壇來台進行主題演說。 (來源:Arm)
圖2: Arm資深副總裁暨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Paul Williamson,於Arm年度科技論壇來台進行主題演說。 (來源:Arm)

因應自駕車產業發展,軟體工程師需求將是目前的10倍

作為以晶片架構授權為主業的公司,Arm本身並不直接設計晶片,但看準了專門化運算的大趨勢,Arm開始把軟體開發也納入生態系規劃中,把建立產業標準當作降低軟體設計門檻當作重要的策略。以5G時代最重要的應用:物聯網為例,在今年10月初,與Arm有多年合作關係的連結標準聯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CSA)發表了第一版的物聯網互聯標準:Matter 1.0,作為開發物聯網應用時的相容和認證標準。

Williamson強調,Matter可提供跨網路傳輸技術、跨裝置的協定,提升智慧家庭內的產品相容性,最終推動全面性的物聯網裝置部署。「幾乎所有IoT裝置都是基於Arm架構,所以我們跟CSA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他補充,在Matter所搭建的相容性框架之下,軟體人員可以更快速、方便地設計出各種實際應用,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另一個例子是近年來勢頭正旺的電動車。2021年時,在Arm自己的主導下成立了車用軟體的開放架構組織SOAFEE,「1年之內,成員公司就從10家成長到50家,而且是來自各個產業,代表大家都相當重視,」Arm台灣總裁曾志光說。

未來將是個軟體定義的世界。當硬體的運算架構漸趨整合,意味著產品之間的相容性隔閡逐漸消弭,若想要讓自己的產品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只能夠藉由軟體開發達成差異化。當Arm主導的資通訊生態系日益龐大的同時,加強軟體能力也將會是台灣眾多資通訊大廠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20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日本參戰?晶片戰延燒!黃崇仁:三優勢難取代,台灣應堅持自己的路

傳高通以NUVIA技術資產打造、代號「Hāmoa」的桌機級處理器,將於2024年問世

資安結合無人機 創新產業鏈

國慶焰火無人機爆中國大陸製造 吳政忠:謹慎處理

相關新聞

《 TAIPEI AMPA 2024 》 碳中和成永續經營關鍵, 汽機車供應鏈聯手提升綠色競爭力

由Environment環境、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所組成的“ESG”,被視為是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已經開始對全球各種產業產生重大影響。TAIPEI AMPA今(2024)年舉辦ESG永續講堂,邀請領先推動ESG的參展廠商分享實績,協助汽機車零配件及車用電子產業提升綠色核心競爭力。

《 TAIPEI AMPA 2024 》為專利找出海口:在「臺灣專利超級站」發現臺灣專利超級讚!

為讓優秀的專利得獎作品能持續在國內外市場發光發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年4月於「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 2024) 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讚) Taiwan Patent Go」得獎專利專館,為得獎專利作品拓展新商機。智慧局表示,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目的是讓具有潛力的得獎專利技術藉由專業展進行多元展示及宣傳曝光,推薦給專業買主客群,同時提供面對面洽商媒合的機會,希望透過專利專館平台,促成專利商品化交易及開創市場新商機,達到「臺灣發明,創益無限」(Invent in Taiwan.Create for Business.)目標。除了TAIPEI AMPA 2024外,今年智慧局還會在台灣國際創意禮品文具展、新一代設計展及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等共4個展會設置「臺灣專利超級站」,篩選優良專利作品參與展出。

《 TAIPEI AMPA 2024 》2024年台北車輛三展強化跨產業整合 驅動產業革新

2024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於4月17日至2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聯合舉行。本屆展會吸引來自全球19個國家、超過1,000家廠商參展,共計2,700個攤位,規模盛大,再創新高。展會不僅呈現臺灣汽機車產業上中下游完整供應鏈實力,更透過資通訊、電子、半導體等異業跨域技術整合,帶動台灣車輛產業加速革新,展現其在全球車輛供應鏈所扮演的關鍵地位。

2023亞太地區私募市場研析

由於總體環境的不確定性,全球多數市場的私募股權交易和出場數量大幅下降,2023 年,亞太地區私募股權基金籌集資金僅 1,000 億美元,為十年來的最低水準,面對嚴峻的市場,投資人紛紛制定新的策略來尋找買家並提高出場估值。

AI工具提示詞寫作的挑戰與應對方案

AI工具的提示詞寫作極具挑戰,需精準描述關鍵細節,以簡練語言驅動AI。由專業提示詞工程師開發的AI工具,會比讓每個人學習寫提示詞更有效率,而這也是實現AI賦能大眾的可行路徑,因此企業主應該要慎重考慮雇用提示詞工程師,以避免在AI浪潮中落於人後。

日本2024/05/01啟用特定發明專利申請案非公開制度

日本將啟用特定發明專利申請案非公開新制:2024年5月1日起提交的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凡屬指定技術領域、可能須經保全審查的日本在地發明案,無論發明人國籍為何,第一案皆須先在日本申請。違反規定的申請人,可能無法在日本取得相關發明專利保護,並可能被課以罰金,甚至被追究刑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