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道瓊早盤漲逾200點 市場押注Fed升息循環接近尾聲

轉型 別忘了組織也要轉

【文/鄧嘉玲】

在數位巨浪席捲下,所有的企業都在思考如何進行轉型。這其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是,組織有沒有跟著轉型。

兩位重要管理學者──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莉塔.麥奎斯(Rita McGrath)和暢銷財經書《執行力》的作者夏藍(Ram Charan),在本期合作,描繪出成功進行轉型的組織樣貌。由於如今資訊可以不經過濾,就傳給第一線的決策者,組織會以許多專案團隊,來取代以往需要層層上報的系統。這樣的「免批准組織」,可大量釋放出人員的創造和協作能力,並增加組織效率。

然而,這樣的組織,無法經由零星調整而成,必須測底重新思考人們未來會如何工作,然後大幅改造。富達(Fidelity)個人投資前總裁凱瑟琳.墨菲(Kathleen Murphy)即成功改造她的組織為免批准組織。2014年時,她感覺到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正在蠶食整個銀行部門,公司必須更貼近顧客,解決顧客需求。於是她把整個部門改組為多達187個專案團隊,團隊根據顧客洞見編組,決策在團隊內部即做成。這樣的結構讓第一線人員帶來奠定市場的創新,像是2018年推出的「富達零基金」,這項產品成功地為新顧客提供入門管道,成為富達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特別是吸引了較年輕的族群(見〈打破層層批准的公司〉)。

許多新創企業開始時表現耀眼,最後卻宛如彗星般殞落,能成為少數業績穩定成長的巨擘,關鍵在於能掌握「外擴」時期。成功外擴的企業,能確保每位新顧客帶進額外的營業收入,卻只負擔很低的邊際成本。這些公司一方面有強大的上市策略,透過有效的通路去接觸使用者,將他們轉變為忠實顧客,並且說服他們推廣產品;一方面策畫出有效的獲利方法,將產品或服務透過付款或廣告,直接或間接產生營收。國王數位娛樂(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便是如此,這家智慧型手機熱門免費遊戲開發商,善用外擴時期,運用上市策略,讓下載《糖果傳奇》應用程式的每一位手機新用戶帶進營收,並多次調整獲利方法,起初偏重廣告,後來改為銷售虛擬商品。結果讓營業收益增長近70倍(見〈被你忽視的成功擴展關鍵〉)。

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每年吸引上百萬人造訪,是完美大型專案典範。據統計,能在時限和預算內完成、又發揮效益的大型專案,只有0.5%。而領導古根漢美術館專案的設計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總是能一再突破困難,在時限和預算內交付成果。他分享幾個心法,值得參考(見〈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零延遲、零超支的專案管理心法〉)。

更多內容請見2023年2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你的公司還在層層批准嗎?

延伸閱讀

洪秀柱:星雲常籲兩岸和平 盼陸委會專案讓陸信眾弔唁

陸股搶賺轉型趨勢財

彭博:轉型金屬市場錢景亮

歐盟碳邊境調整 經部助扣件業低碳轉型

相關新聞

當心「太忙」的警訊

忙碌,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企業也總是標榜勤奮工作;而近年來企業如火如荼進行的數位轉型,讓員工因擔心被機器取代而加倍努力,更加深了這種文化。

如何挺過2023年?

2023年已過去兩個月,這兩個月印證了去年底國內外各大智庫的預測:今年景氣將呈現低成長。固然台灣內需與旅遊業終於迎來新冠疫情三年來的春燕,但不少產業仍面臨景氣下修與震盪行情。國發會發布的景氣燈號,已連續兩個月出現代表「低迷」的藍燈。今年1月台灣因遇農曆春節10天連假,出口衰退二成,預計全年出口將衰退5%到9%。

鉅鋼機械晉用1/4新手 點燃創新能量

鉅鋼機械雖為台灣製鞋機械業的霸主,但近年來逐漸感受到同業追趕的壓力。二代接班的總經理陳璟浩明白,必須產業升級才能永續發展,他如何帶動這波數位轉型的改革?

《請聽,哈佛管理學!》 Podcast點聽數上看1千萬

當台灣進入Podcast戰國時代,《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也積極跟上「聽經濟」的潮流,開台《請聽,哈佛管理學!》(https://hbrtw.cc/podcast),並躋身熱門節目之列。商管知識類節目要如何抓住廣大聽友的心?

轉型 別忘了組織也要轉

在數位巨浪席捲下,所有的企業都在思考如何進行轉型。這其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是,組織有沒有跟著轉型。

台灣松下的接班學

如何找到接班人,是過去幾年來台灣企業界的顯學。今年1月9日到13日播出的《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就以「尋找接班人」為主題,分享來自《哈佛商業評論》的見解。這週主題的受訪者,則特別邀請台灣松下創立60年來第一位台灣出身的本土總經理——林淵傳。從2014年7月起,他擔任八年半總經理後,於今年1月1日退休。從被指定接班,到成功交棒給下一任,林淵傳的經驗,應可給許多公司參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