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釗燮親上火線揚言這兩天提告 徐巧芯:援助烏克蘭案非祕密

高溫上看35度東部偶有雨 吳德榮:明天鋒面快閃略降溫

行銷7趨勢 2023市場新篇章

【文/楊子毅 動腦編輯部】

2023年可以說是令人期待的一年!口罩政策在近來階段性鬆綁,出入境旅遊逐漸恢復商機,市場將更顯著地迎來疫情之後的復甦,而消費者心態以及行為在這期間也將可能有再次的轉變,其態度、價值觀值得關注。

除此之外,許多科技大廠開始有新的變動,亦將影響品牌未來行銷策略的思考和規劃,例如Twitter上任新東家以及頒布新政策、Disney+推出含廣告的訂閱方案、Meta歷經元宇宙風波而裁員、Android將推隱私沙盒減少App 追蹤個資……等等,各種環境的快速變化使新的挑戰不斷接踵而來。

為此1月號《動腦》561期以「行銷7趨勢 2023市場新篇章」整理出重點趨勢,綜合各家市調與行銷科技專家觀點,一覽今年度有哪些指標性現象可以著墨?

指標1:消費者重視快樂、安排生活

從東方線上E-ICP資料庫當中解析,自認經濟寬裕的消費者雖然維持高點,但2022年還是出現反轉,反映出通膨實際為生活帶來影響,面對經濟前景未定,會趨於減少花費。

政大企管系特聘教授別蓮蒂表示,民眾在現階段的渴望是趨於保守態度,「掌握金錢財富」以及「安定生活」的基本需求再次升起,而「健康」則從最高點反轉下降。

與此同時,經過Covid-19洗禮後,消費者因回歸家庭溫暖以及注重疫情中紓壓,開始相對「不去委屈自己」,譬如工作態度不必太積極、是為了享受生活,除了年輕族群在工作上的理想性快速消磨,連同中生代開始放鬆成為躺平族,疫情的無常讓人們開始趨向認為不必安排人生,而更重視當下。(AI不僅帶來效率,更減輕人們工作的負擔。近期人工智慧還有哪些應用情境和發展?參閱P.66「AI焦點」。)

因為更在乎個人生活,「我」消費也開始興起,即使注重花用,仍會持續為自己付出,且在乎個人生活和特色、避免撞衫撞鞋,更偏好購買不常見但有質感的小眾產品。

凱度也透過2022年Google x Kantar凱度 x 奧沃共同發佈的《Google 2022 台灣智慧消費關鍵報告:共好價值心商務》中發現,消費者為了對自己好一點,在很多「外人看不見的地方」升級了自己的體驗,從個人用品到室內香氛都觀察到高價化的趨勢。

凱度消費者指數台灣商務策略部客戶服務總監林維懌強調:「消費者更加追求個人化,不一定是指客製化,而是品牌能不能清楚地描繪出消費者明確的需求並且精準的滿足。舉例來說,過去品牌溝通產品功效可能就足夠打動消費者,但現在消費者想看到的是,這個功效強度還能分等級,消費者不一定找最強的,而是最適合的。」

別蓮蒂提醒:「在對萬事不期待的心態下,搭上消費者耍廢態度,但同時也提出簡易快速提高自信心的產品,是在目前行銷手法上最能著重的部分。」

去味大師 × 京盛宇 台茶融入日常

香氛品類因疫情而顯著成長,幫助消費者做心境上的移轉。香氛的應用更擴展到生活不同層面,例如去味大師從早先的除臭功能,延伸到香氛洗髮精、沐浴露及擴香瓶等商品。2022年花仙子企業和台灣茶品牌京盛宇合作,將在地茶香擴散到消費者的生活當中,品牌產品的擺放空間已經不限於浴廁。

指標2:解封後再轉變 產品訴求調整

當口罩可以拿下、出門頻次增加,我們開始又能打扮得又帥又美、降低居家生活時間,再減少之前購買防疫用品和保健食品的花費,轉換到尋找休閒娛樂之上,市場必定迎來新的變動,品牌該如何事先準備?

目前無論是北高兩捷運運量,或是超商量販的人均購買頻次尚未回到疫前水準,「增加來客數」成為2023綜合零售業最大挑戰。不過東方線上總監蘇湘婷根據EOL iNSIGHT東方線上電子發票銷售分析資料庫表示,如餐飲與食品零售已開出亮眼成績、受疫情重創的健身房和旅宿業也更勝以往,特別是飯店的客單價成長了46%的額度。而電影院藉由大片拉抬人潮,比KTV更有恢復榮景的跡象。

凱度消費者指數台灣商務策略部資深客戶經理周美怡指出,隨著社交活動頻率增加,將帶動彩妝回溫。在口罩令鬆綁後,已經看到許多KOL、美妝雜誌甚至是社群媒體紛紛推出有關美妝教學的影片或文章,幫助消費者複習上妝技巧。

且由於台灣運動風氣興盛,運動場所成為了另類的社交場合與打卡點,近三成女性有規律運動習慣,美妝產品先前訴求的「不沾黏口罩」應轉換到「不悶不脫妝與自然透亮好氣色」。

此外,因應出入境解封使旅遊人次逐漸成長,方便旅遊攜帶的旅行組與小樣預計會有一波不錯的成長態勢。像是凱度觀察到韓國興起「方便保養」的趨勢,不論是噴的保濕精華水、唇膏包裝的保養品,讓女性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肌膚管理。

另外,凱度消費者指數台灣商務策略部資深客戶經理廖俊琮則提到,在2023年疫情相對緩和下,預期保健食品的成長率將有所下修。但如果廠商能持續創新,帶給消費者更加升級、有價值的產品,市場仍有機會維持正成長。

這個論點和凱度近年來觀察到的幾個現象有關:除了消費者需求種類增加,無論是和提升免疫力相關的維他命C、益生菌,亦或其他保健功能如葉黃素、關節/骨骼保健品等,在過往兩、三年都有雙位數的成長,更具有保健意識,再者更願意花錢在其認為有價值的產品上,即使該產品的售價高於市售多數品牌。

廠商除了在產品功效上不斷嘗試突破,也開始配合消費者的需求和使用時機,推出更方便攜帶、更便於食用的產品型態(如葉黃素凍、條狀人蔘精)。

伴隨運動、健康消費的族群增加,Yahoo奇摩購物便發現世足開打熱季,不少人更青睞健康類的零食,帶動優質油脂的堅果類與非油炸洋芋片近期銷量增加了三成。

蘇湘婷舉例,還有「能量小姐」這類健康餐飲店亦快速成長中,而這類餐食提供目前差異性不大,有多種同類型店面、可模仿性質高,業者要多加留意。

若像是新型態的複合式咖啡店,如Instagram打卡名店CAFE!N硬咖啡,或是有如網美景點的百貨公司,如去年開幕的台南三井Outlet,都是透過設計、裝潢氣氛來獲得矚目。他表示,具有獨家特色就能自有一片天,「五桐號」、「龜記茗品」均在滿街林立的手搖飲市場中,獲得2022年前兩名客群大躍進的手搖飲品牌。(未來社群行銷有何要訣?速閱P.60「社群走向」掌握聲量。)

MITSUI OUTLET PARK台南店,融合在地古城的紅磚牆以及四草綠色隧道的紅樹林進行風格設計,讓顧客擁有舒適的室內購物體驗。

指標3:通貨膨脹少購物 享受美食不放過

細談通膨影響,林維懌表示,其他國家經驗看到,消費者面對高通膨的主要因應方式是「控管購物花費」,例如減少甚至不買沒那麼必要的產品。歐洲國家由於通膨較早加劇,從2021下半年就開始觀察到消費縮手的狀況,而台灣目前尚未觀察到通膨造成嚴重的衝擊,一來因為通膨幅度沒有歐美國家那麼高,二來疫情較晚爆發,疫情帶動的FMCG市場成長效應,仍在2022年發酵。

而別蓮蒂指出,目前根據國發會與主計處資料顯示,食物類的商品漲幅最大,其次是衣著類和居住類。全球結構性的通貨膨脹難以抵抗,除了貨幣寬鬆政策與去全球化的趨勢,下一階段全球物價上漲的因素還有「綠色通膨」。隨著全球越來越加速響應綠色經濟,造成企業短期成本升高,拉抬原物料以及終端銷售價格。

餐飲食品的漲幅究竟有多驚人?根據EOL iNSIGHT東方線上電子發票銷售分析資料庫統計,相比2020年,消費者在「餐廳/簡餐」的平均客單價就成長了21%,來到新台幣556元,「手搖飲」則增加了18%,等於民眾買一次飲料可達84元。

不過即使餐飲漲價,無論是「餐廳/簡餐」、「手搖飲」、「咖啡店」、「速食店」的消費次數和普及率依然增加,民以食為天的消費力還是不容小覷。

但同時可預期,因為居家煮食的必要性降低,2023年開始烹煮相關的產品恐難以維持過往疫情期間的高成長率。

【本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動腦》2023年1月號;訂閱動腦知識庫

延伸閱讀

疫情在中國大擴散 南光(1752)大成長

解封概念股一路旺到農曆年

美國放寬電動車補助規定 激勵亞洲電動車類股大漲

北向資金連七周淨流入 陸股解封行情醞釀

相關新聞

World Gym OMO 成長動能創造品牌爆發力

動腦俱樂部第520次例會於TICC世貿國際會館舉行,邀請World Gym 品牌公關經理廖容瑩,以「健身業OMO成長動能創造品牌爆發力」為題,分享如何利用OMO創造優勢,連結線上線下的健身活動需求,在留住會員的同時,更可以拓展市場。

創意升級 打造美好休閒時光

看日本品牌推出哪些有趣的居家商品、機能性服飾,讓生活者日常更自在美好。

創意生活 驚喜無所不在

看日本各企業、品牌近日有那些令人驚喜的好創意,為大眾生活添增滿滿樂趣。

關於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一詞從手機興起後,便形影不離的充斥大眾生活,無論是購物模式、閱聽專注等,都受其深遠影響,因此過去繁複的會員登入、購物流程、宣傳影片、客戶服務等,各企業無一不積極優化,就是希望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解決消費者需求與問題。

碎片化時代 品牌全新佈局!

時代更迭,若要想吸引消費者們的注意力,行銷必須更加創新和精準,本期《動腦》分享行銷傳播代理商、品牌等如何運用行銷策略及佈局,來面對碎片化時代的衝擊。

在碎裂的鏡面上 不斷反射前進 創意如何直映眼球?

閱聽人多元的數位行為,讓創意工作更加快速且忙碌,傳統編制被迫打破框架,汲取物換星移的工具知識,並應對百變的消費價值觀,攜手企業品牌在時代颶風颳起的碎片上前進,每時每刻均戰戰兢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