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開高走高!道瓊收漲415點、那指季漲16%創2020年來最佳

不斷更新/清明連假首日國道清晨紫爆 籲避開7地雷路段

電動車滲透率飆升 拐點到

【文/林麗雪】

全球傳統車廠不僅加快腳步跨入電動車競技,亦涉足充電樁的基礎建設,當特斯拉不再是電動車的專有名詞後,電動車供應鏈商機將加速噴發。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推出電動皮卡概念車,預計二四年投入量產;福斯繼推出國民電動車ID.3、ID.4跨界休旅、ID.5純電跑旅、ID.6七人座休旅之後,再推出續航力上看七○○公里的ID.7電動房車,將拓展高端市場;Sony則聯手Honda推出電動車品牌Afeela,同時宣布二○二五年開放預購,並進入量產階段;更酷炫的還有BMW,推出會說話互動、並多彩變色的電動概念車i Vision Dee。

電動車全面出行時代到來

暌違三年再現實體展的CES展甫落幕,相較於以往,雖然消費性電子產品展出光環黯淡許多,但上述這些電動車新品在今年的CES展搶足了鋒頭。最值得留意的是,傳統車廠加速進軍電動車成為新勢力,讓今年CES展在落幕後仍餘韻猶存,車界及相關供應鏈廠對CES展帶出的電動車新商機普遍感到興奮,是今年全球景氣面臨衰退陰霾中,少數還能讓產業界士氣為之一振的正向消息。

產業界振奮的原因在於,傳統車廠大展拳腳推出電動車,讓特斯拉不再是電動車的專有名詞,當傳統車廠加入電動車領域競技,也讓整個市場大餅加速擴大,電動車產業的大商機,正在加速噴發。

就連德國車廠賓士都在CES展宣布,將大手筆斥資十億歐元,和電動車充電網供應商ChargePoint及太陽能暨儲能業者MN8能源公司合作,在二○三○年於北美建置四○○座充電站及超過二五○○支的充電樁,全面搶攻北美電動車客戶及解決賓士車主的續電里程焦慮;美國知名電動車充電設備商Blink Charging,則首推二合一充電器,讓車主在充電之餘也能看廣告…等,充電商機正式動起來,宣告電動車全面出行、快速普及的時代到來。

雖然全球景氣一片低迷的景況,讓各機構對於今年全球的車市銷售及成長不寄予厚望,但電動車的加速推進,反成了傳統內燃機汽車銷售量萎縮的重要支柱。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二○二二年電動車及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分別僅有十六.八%及十二.四%,但自今年開始,滲透率將以高個位數跳升的幅度前進,電動車及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將分別成長至二四.七%及十七.二%,至二○二五年則將分別成長至四二%及二七.一%,較去年都將翻倍成長。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31-2232合刊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高雄特斯拉Uber司機車裡寫滿「不要投訴」 原因竟是因為開太快?

不只特斯拉、比亞迪 Hyundai現代汽車將在印尼投資電動車業

全球電動車銷量 寫新里程碑

2022全球純電動車銷量大增近七成 佔新車銷量比首度突破10%!

相關新聞

晶圓代工廠資本支出不喊卡

儘管受景氣影響,今年半導體業者投資縮手,但在新興應用帶動長期需求看漲下,半導體廠雖看似保守,但布局腳步並未停下,明年資本支出可望復甦。

缺電議題下的電力股 一路綠燈

隨著電價調漲勢在必行,缺電議題再次推升再生能源發電以及電網智慧化商機,包括重電三雄的中興電、士電、華城,及亞力、東元、華新都是可關注重點。

權值股撐盤 中小型股挾題材表態

國際銀行連環爆風波可望暫歇,聯準會升息也接近尾聲,短線台股面臨反彈過後與連假前賣壓,除了趨勢性個股隨題材奮起外,預期個股股價將逐漸回歸基本面展望調整。

謝金河:新的潛力股如何找?放眼台股第二季的新天空

時間過得真快,二○二三年才感覺剛開始,但第一季已經結束了,今年金融市場依舊充滿不安與變數,例如,Fed在三月二十二日完成一碼升息,假如從去年三月十六日起算,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Fed升息九次,共計升十九碼,這是暴力升息的極致表現。

盤點Q2滿血復活產業

最早進入庫存調整的面板產業,在TV面板報價已開始反彈,IT面板報價也即將展開反彈;另外,在手機、記憶體方面也開始有觸底反彈的訊號出現。

低軌衛星戰國時代 誰稱英雄?

即將有第三家低軌衛星營運商Kuiper邁入商轉,將挑戰SpaceX、OneWeb的地位,而今年的衛星展更是眾「星」雲集,台灣參展業者比往年更熱絡,凸顯出台廠競爭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