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裔傳統月設立近50年 正視種族正義 凸顯多元亞洲文化
自從聯邦政府規定每年在全國表彰亞太裔成就以來,迄今已近半世紀。從最初訂定五月第一周為「亞太裔傳統周」到1990年改為「亞太裔傳統月」,這項持續一整個月的活動,如今不再僅展示食物和時尚等節慶美食,同時也凸顯悲傷和社會正義等硬主題;疫情期間反亞裔仇恨抬頭,讓人更加努力正視相關議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裔研究中心主任凱倫.梅本(Karen Umemoto) 說:「亞太傳統月活動的能見度和參與度愈來愈高,顯示亞太裔在公民生活中的聲音越來越大,這也表示我們可以共同創造出更多空間。」
事實上,亞裔傳統月慶祝活動早已不僅限於種族聚落或特定文化場所。今年全美各地公共圖書館、公園和博物館都計畫舉辦活動,凸顯特定或多元的亞洲文化。
美聯社報導,許多人將這項活動的起源,歸功於國會亞太裔工作人員小組共同創辦人李美荷(Jeanie Jew)。1977年華裔國會助理李美荷向紐約共和黨眾議員霍頓(Frank Horton)講述她祖父如何在1800年代幫助修建橫貫大陸的鐵路,然後在反亞裔騷亂中被殺。
霍頓1977年推動「亞太裔傳統周」(Pacific/Asian American Heritage Week)提案,隔年推出相關法案並獲得國會通過,法案於1978年10月獲卡特總統簽署生效。
根據國會檔案,當時已有非裔歷史月和西班牙裔傳統月,亞裔被描述為成長最快族群;霍頓在1992年提到,李美荷認為亞裔應該感謝自身傳統,「美國人必須了解亞太裔貢獻和歷史」。
選擇五月做為亞裔傳統月是因為第一批日本移民於1843年5月7日抵達美國;以及1869年5月19日橫貫大陸鐵路的最後一根道釘被埋入土中,而華工興建鐵路扮演了至關重要角色。
梅本指出,慶祝亞裔傳統月活動有助消除「亞太裔就是一個整體」的觀念;「我認為很重要的是,讓人清楚看到亞太裔類別下有70多個不同的族群,使用的語言有100多種,而且它們非常不同。」
白宮將於13日在華府舉行慶祝活動,紀念「白宮亞太裔倡議」啟動25周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