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33%!疫情迄今「仇亞犯罪首度下降」專家指出原因

聯邦調查局最新資料顯示,全美過去兩年歧視亞裔的仇恨犯罪暴力事件,有所減少。圖為在新冠疫情2021年3月高峰時,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各界聚會抗議針對亞裔的歧視犯罪。(美聯社)
聯邦調查局最新資料顯示,全美過去兩年歧視亞裔的仇恨犯罪暴力事件,有所減少。圖為在新冠疫情2021年3月高峰時,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各界聚會抗議針對亞裔的歧視犯罪。(美聯社)

聯邦調查局(FBI)日前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從2021年至2022年之間,反亞仇恨犯罪案件減少33%,從746件降至499件。這是從新冠疫情發生初期迄今,針對亞裔族群而來的仇恨犯罪首度出現下降。

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專家指出,反亞仇恨犯罪減少的原因包括能以疫情當做攻擊理由、把亞裔當成代罪羔羊的機會變少,如今政治領袖較少使用帶有煽動意涵的言行,疫情報導已讓民眾產生疲乏。

仇亞罪多寡 取決美國實際狀況

政策與人口學研究非營利機構「亞太裔數據」(AAPI Data)資深研究員黃潔儀(Janelle Wong)指出,反亞仇恨犯罪通常與國家安全或美國其他外交政策有關,讓在美國的亞裔民眾特別受到注意。她說,反亞仇亞犯罪估計在未來某個時間點還會升高,取決於美國國內外實際狀況,以及亞洲被認為對美國造成如何程度的威脅。

聯邦調查局最新資料顯示,全美過去兩年歧視亞裔的仇恨犯罪暴力事件,有所減少。圖為在新冠疫情2021年3月高峰時,芝加哥市各界聚會抗議針對亞裔的歧視犯罪。(美聯社)
聯邦調查局最新資料顯示,全美過去兩年歧視亞裔的仇恨犯罪暴力事件,有所減少。圖為在新冠疫情2021年3月高峰時,芝加哥市各界聚會抗議針對亞裔的歧視犯罪。(美聯社)

黃潔儀指出,新冠疫情發生初期,美國經濟急轉直下、亞裔被責怪與病毒有關,是反亞仇亞犯罪激增的主因。以義大利2021年調查為例,若以染疫率、染疫死亡率及失業率做為比較指標,失業率較高的地點反亞仇恨犯罪案件增加最多。

美經濟好轉 仇亞犯罪減少

她表示,如今狀況變得不同,經濟好轉,疫情不再與生死有著嚴重關聯,較少民眾咬定亞洲人把病毒帶到美國而充滿負面情緒。但她也說,光看FBI統計恐怕無法真實反應亞裔遭受仇恨犯罪的問題全貌。

歧視錫克教 受害人數變多

然而,在2022年裡,並不是所有亞裔族群面臨仇恨犯罪都減少。印度錫克教、穆斯林社區領袖對國家廣播公司表示,數據報告仍然令人憂心。統計顯示,針對錫克教亞裔民眾的歧視案件,從2021年至2022年間略有下降,從185件減少至181件,但受害者人數卻從195人增加到198人。

非營利組織「錫克教聯盟」資深政策暨倡議主任阿塔里瓦拉(Sikh Coalition)(Sim J. Singh Attariwala)說:「人身安全問題讓我們非常憂心,這是我們最憂慮的問題。」阿塔里瓦拉指出,錫克教民眾遭受歧視非常嚴重,使得2022年成為仇恨犯罪事件又創紀錄的一年。他說,政治人物的反移民、恐伊斯蘭教言論雖然沒有直接點名錫克教徒,卻讓整個錫克教社區受到牽累。

新冠肺炎

延伸閱讀

王毅訪美釋3信號:拜登很積極 曝「舊金山」關鍵詞等3細節

「鼻吸能量棒」侵侵校園 有小學生上癮 專家:危害超想像

每半年翻倍成長!深偽影片傷害女性 美仍缺乏法律管制

北京遲不敲定拜習會 分析:欲迫華府更多讓步

相關新聞

批川普跳票 拜登:富士康成騙局

拜登宣布微軟投資案

紐時:華人買房被當國安威脅 佛州新法引發歧視疑慮

紐約時報6日報導,佛羅里達州新法將中國公民購買房地產視為國安威脅,引發恐將導致歧視更加嚴重、房市冷卻的批評聲浪。

美挺巴學運未歇 2校畢典遭鬧場

支持巴勒斯坦的美國大學生校園紮營抗議行動最近幾周在全美各校蔓延,本月各大學畢業典禮首當其衝。密西根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四日...

美空軍測試F-16戰機AI自駕!空軍部長試飛完笑著這樣說

美國空軍2日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Edwards Air Force Base)執行由AI控制的F-16戰機試飛,美國...

指控波音供應商無視瑕疵遭開除!吹哨人因病猝逝享年45歲 律師悲慟回應

半島電視台2日報導,一名指控波音公司供應商忽視737 MAX飛機生產存在缺陷的吹哨者,日前因病猝逝,享年45歲。

紐約警察在哥大等校園逮捕約300人 川普大讚「真好看」

全美各地大學校園的挺巴抗議活動持續延燒,紐約校方已請求警察進入校園維持秩序,從當地4月30日晚間至5月1日早上,紐約警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