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利率更高更久怎麼辦?策略師籲避開這些地雷、挑選優質股債

美國通膨仍頑強、經濟持續強勁成長,聯準會(Fed)政策利率維持「更高、更久」看來勢在必行。在這種環境下,美股後市展望如何、如何趨吉避凶,備受投資人關切。路透
美國通膨仍頑強、經濟持續強勁成長,聯準會(Fed)政策利率維持「更高、更久」看來勢在必行。在這種環境下,美股後市展望如何、如何趨吉避凶,備受投資人關切。路透

美國通膨仍頑強、經濟持續強勁成長,聯準會Fed)政策利率維持「更高、更久」看來勢在必行。在這種情況下,美股後市展望如何?投資人該如何趨吉避凶?

美股恐重蹈2023年夏季走跌覆轍

LPL Financial分析師羅奇說,美國這個經濟周期對利率的敏感度似乎比往年弱,但若Fed政策利率久久居高不下,「將推升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或經濟顛簸著陸的風險」。

摩根大通首席市場策略師柯蘭諾維奇擔心,利率「更高、更久」的展望打壓成長,可能使今年美股漲勢戛然而止,重蹈去年8月展開一波夏季跌勢的覆轍。

柯蘭諾維奇說:「我們仍擔心,成長與政策的權衡可能使經濟不冷不熱的論述變調,加上持續集中化的風險翻轉、對今年盈餘加速成長的預期太高,以及多頭部位平倉,去年夏季跌勢可能重現。」

這回輪到哪些公司恐不支倒下?

美股在2022年10月觸及前波熊市低谷,此後對Fed降息在望的預期激勵美股勁揚,今年初迭創新高。但近來通膨黏著使這種論調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利率「更高、更久」的展望。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投資長夏萊特警告,Fed利率按兵不動通常會支持股市,但萬一利率長期維持在高檔,下場可能很糟,經濟某些部分終將承受壓力,1997年是新興市場,2001年是科技股,2007年則是房市和銀行業。

據她推測,可能在這波景氣周期倒下的公司,會是「仰賴信貸的低價消費品公司與小型企業,以及商業不動產業主」。

因應策略:擇優質股債、多元投資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長海菲勒仍樂觀看待Fed降息展望,認為下半年通膨壓力減緩,就能容許Fed放手降利率,畢竟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供應瓶頸疏通帶動通膨減緩,是全球大勢所趨,美國通膨不至於偏離全球趨勢太多。

若要防範美國經濟和通膨持續火熱、導致利率長時間維持在高檔的風險,海菲勒建議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

股票方面,海菲勒建議挑選資產負債表強健的優質股,可以安然度過景氣減緩,也無須憂慮再融資問題。他指出,許多科技股符合「優質」定義,兼具資產負債表強健、經常性營收源源不絕、掌握訂價權的特色,在通膨乃至於利率「更高、更久」的環境下特別有優勢。

債券方面,海菲勒也建議擇優汰劣,他特別看好5年期投資級公司債,認為現在買這些債券「要虧錢也難」。

他說,殖利率(與價格走勢反向)必須升到非常高的水準,投資人才可能賠錢。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為例,他認為萬一躍上6%就大勢不妙,可能引爆美股賣壓;然而,他認為年底前10年期美債殖利率可能降至3.85%。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分析師馬瑟里表示,當前的環境--盈餘成長紮實、Fed年底前仍可能降息,以及人工智慧(AI)投資方興未艾--使美股後市有撐。

馬瑟里說:「我們仍看好美股,預料AI概念股可望驅動盈餘成長到多年以後。」他建議投資人把一部分資金「策略性」配置在科技股,同時分散布局各地區和各產業股票。

Fed 概念股 科技股 美股 聯準會 通膨

延伸閱讀

科技股財報拉抬美股 亞股大多跟進收高

相關新聞

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上任前表態反台獨 否認是美國盟友

15日晚間接任新加坡總理的黃循財6日接受《經濟學人》專訪,內容8日刊出。被問及在美中爭霸時新加坡的立場為何,黃循財回答:...

路透:美台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

路透引述4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美國和台灣海軍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但官方並未對外宣布,顯示美台在中國軍事威脅不...

立陶宛大選首輪結果出爐 現任總統44%得票率未過半 決選將在5/26

路透報導,立陶宛12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59歲的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以44%得票率領先...

美對陸電動車關稅 擬調漲三倍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及美聯社等美媒十日引述美國官員和知情人士報導,拜登政府擬於十四日宣布將對中國大陸電動車關稅增加三倍,...

又是波音!美聯航客機起飛5分鐘緊急折返 福岡機場一度關閉跑道

共同社報導,日本國土交通省和警方指出,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10日上午從日本福岡飛往美國關島,但起飛...

別亂吃!印度19歲男吃路邊攤沙威瑪 「4天送3次急診」仍身亡

印度一名19歲少年日前在孟買特隆貝區(Trombay area)路邊攤買了沙威瑪來吃,結果沒多久就出現胃痛和嘔吐等症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