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英文揮別總統府 副總統蕭美琴一度拭淚

少子化助長教學現場惡化 普信生如何學習接受失敗?

賴清德、蕭美琴完成宣誓 正式成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日銀升息掀起漣漪效應 4大負面衝擊終將浮現

日本銀行(央行)19日終於結束八年來的負利率實驗,逾4兆美元滯留海外的資金一旦回流日本,將掀起全球大震撼。路透
日本銀行(央行)19日終於結束八年來的負利率實驗,逾4兆美元滯留海外的資金一旦回流日本,將掀起全球大震撼。路透

彭博資訊報導,日本銀行(央行)19日終於結束八年來的負利率實驗,逾4兆美元滯留海外的資金一旦回流日本,將掀起全球大震撼。

短期而言,基於日銀承諾維持寬鬆,負利率轉正後不至於加快升息腳步,日本與其他先進經濟體的利差仍大,全球市場目前對日本2007年來首度升息淡定以對,日圓甚至小幅貶值。

但隨著借貸成本看升,更長期效應顯得較不確定,對日本消費者、企業、政府財政和全球市場可能產生的衝擊,仍是揮之不去的憂慮。

日本政府債務惡化

最明顯的顧慮,是使日本政府債務惡化。日本國債目前是先進國家中最高的,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0%。

日銀表示,儘管廢除殖利率曲線控管(YCC)計畫,必要時仍會持續購買長期公債。但日銀總裁植田和男也說,未來必須考慮縮減日銀資產負債表規模,只是未提供具體時間表。

日銀持有大約54%的日本政府公債,遠高於2013年啟動大規模購債計畫前的12%。2023年度的償債成本估計已超過25兆日圓(1,680億美元),利率走高將加重償債負擔。

日圓資金匯回衝擊全球市場

日圓過去一年來對美元約貶值10%,反映日銀在其他央行升息抗通膨時仍維持負利率。投資人多年來一直熱中於借入便宜的日圓資金、轉而投資更高收益的貨幣,例如新興市場貨幣。如今日銀政策改弦易轍,「利差交易」平倉潮何時湧現,令全球市場戒慎恐懼。

一旦停泊在外國資產的數兆美元日本資金大舉回流,可能震撼全球經濟。日本投資人截至去年8月底共持有超過1.1兆美國政府公債,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債主;日本投資人也持有為數可觀的澳洲主權債和荷蘭債券。

負債日企面臨破產命運

日本公司治理改善,激勵外資在「股神」巴菲特領軍下大舉「錢」進日本股市,日經225股價指數3月漲破4萬點大關。投資人寄望物價上揚、薪資調升和借貸成本升高,讓日本景氣循環重返常態。

然而,利率走高也將打擊高負債企業。這些債台高築的企業仰賴超寬鬆貨幣政策,才能苟延殘喘至今。東京商工研究估計,大約56.5萬家殭屍企業光是用獲利來償債都很吃力,即使升息0.1個百分點,也會使殭屍企業家數增加大約12%至63.2萬家。

換言之,未來數月,可能傳出更多日企破產倒閉消息。

衝擊國內消費者支出

借貸成本上升可能打擊消費者信心、壓抑家庭支出,在物價上漲速度超過薪資的情況下尤然。日本人口快速老化,勞動力萎縮意味著經濟成長仍可能受抑制,讓許多消費者對支出和投資小心翼翼。儘管最近大企業與工會議定大幅調薪,但整體薪資成長仍落後消費者物價漲幅。NHK本月調查發現,逾80%日本民眾對經濟改善無感。

那正是日銀對政策正常化謹慎行事的原因。

投資人 日本 消費者

延伸閱讀

2日本大學生機車環島 大溪龍山寺搭帳篷省旅費

日本告別負利率 為何投資人反趁機下車?外匯專家揭「3關鍵」

歐洲專利申請2023年創新高 大陸件數逼近日本!華為連3年最多

日銀17年來首度升息!日圓貶破150、日股日經指數破4萬點

相關新聞

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上任前表態反台獨 否認是美國盟友

15日晚間接任新加坡總理的黃循財6日接受《經濟學人》專訪,內容8日刊出。被問及在美中爭霸時新加坡的立場為何,黃循財回答:...

路透:美台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

路透引述4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美國和台灣海軍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但官方並未對外宣布,顯示美台在中國軍事威脅不...

立陶宛大選首輪結果出爐 現任總統44%得票率未過半 決選將在5/26

路透報導,立陶宛12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59歲的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以44%得票率領先...

美對陸電動車關稅 擬調漲三倍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及美聯社等美媒十日引述美國官員和知情人士報導,拜登政府擬於十四日宣布將對中國大陸電動車關稅增加三倍,...

又是波音!美聯航客機起飛5分鐘緊急折返 福岡機場一度關閉跑道

共同社報導,日本國土交通省和警方指出,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10日上午從日本福岡飛往美國關島,但起飛...

別亂吃!印度19歲男吃路邊攤沙威瑪 「4天送3次急診」仍身亡

印度一名19歲少年日前在孟買特隆貝區(Trombay area)路邊攤買了沙威瑪來吃,結果沒多久就出現胃痛和嘔吐等症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