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修法案由稱「致力提升詐騙再犯率」挨批 徐巧芯向連署委員致歉

檢察官開庭途中突脫法袍閃人 審判長傻眼了要求穿回!最後結局曝光

紐時控告OpenAI微軟侵權

紐約時報27日控告OpenAI及其金主微軟侵權,讓媒體與科技業的恩怨糾葛再添一樁。(路透)
紐約時報27日控告OpenAI及其金主微軟侵權,讓媒體與科技業的恩怨糾葛再添一樁。(路透)

紐約時報27日控告OpenAI及其金主微軟侵權,指控兩者分文未付就擅自使用紐時的出版品,訓練生成式人工智慧(AI),形同「搭便車」,是首家因版權問題將這兩家公司告上法院的美國大型新聞機構,讓媒體與科技業的恩怨糾葛再添一樁。

紐時在呈交給紐約南區聯邦地方法院的訴狀中聲稱,OpenAI和微軟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利用紐時「數以百萬篇」文章來訓練聊天機器人,如今又以相關內容回應尋找可信資訊的用戶,成為搶走媒體受眾的競爭對手。紐時認為,這並不適用「合理使用」原則,因為AI工具幾乎可以逐字提供紐時文章的大段內容。

這起訴訟未明確說明求償金額,但紐時認為自己是OpenAI和微軟AI產品提供資訊的主要來源之一,而這種「非法複製和使用紐時獨特作品」的行為,估計造成紐時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例如引用紐時旗下評鑑網站Wirecutter內容,卻沒有提供連結,剝奪Wirecutter依產品推薦賺取銷售佣金的機會。

紐時要求兩公司刪除包含紐時內容的聊天機器人模型與訓練資料。

訴狀還提到,紐時針對這種使用該公司智慧財產權的作法,4月曾向微軟與OpenAI提出關切,探尋包含商業協議在內的友好解決方式,以處理生成式AI產品衍生的問題,但後來未達成共識。

紐時也強調了AI「幻覺」呈現的錯誤訊息,可能反過來損害紐時品牌形象。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樁訴訟提高了媒體出版界未來出現分歧的可能性,一些主要出版商也許會仿效紐時,採取法律行動,而其他公司則與OpenAI、微軟、正在開發自己AI產品的Google協商,以便要求補償。

目前,美聯社、旗下擁有Business Insider和Politico的Axel Springer等公司,已和OpenAI達成商業協議,將自家內容授權給該公司。

生成式AI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法律未明訂相關規範。但對從網路上取得內容來訓練AI工具的公司來說,除了紐時之外,還有好幾起訴訟也可能考驗他們這麼做的權利,例如包含普立茲獎得主謝朋(Michael Chabon)在內的文化界人士集體提告OpenAI,指控他們的作品被不當用於訓練AI。

過去十年,許多媒體業高層對科技公司分外眼紅,Google與臉書幫助出版業接觸受眾、增加網站流量,卻毫不留情與之爭搶網路廣告收入,修改演算法就能控制新聞流量。出版業自認在搜尋引擎與社群媒體帶動的網路爆炸性成長中吃虧,不願在AI蓬勃發展時再次被占便宜。

OpenAI 紐約時報 網路

延伸閱讀

紐時:北京用AI系統 追蹤美國間諜等人士

【Daily Podcast】紐約時報控告OpenAI、微軟侵權使用內容訓練AI/南韓演員李善均身亡背後,南韓警察調查與嗜血媒體問題

勤誠奪微軟單 營運喊衝

紐時:普亭透過秘密外交管道釋出和談訊息 願就目前戰線停火

相關新聞

路透:美台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

路透引述4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美國和台灣海軍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但官方並未對外宣布,顯示美台在中國軍事威脅不...

立陶宛大選首輪結果出爐 現任總統44%得票率未過半 決選將在5/26

路透報導,立陶宛12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59歲的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以44%得票率領先...

美對陸電動車關稅 擬調漲三倍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及美聯社等美媒十日引述美國官員和知情人士報導,拜登政府擬於十四日宣布將對中國大陸電動車關稅增加三倍,...

又是波音!美聯航客機起飛5分鐘緊急折返 福岡機場一度關閉跑道

共同社報導,日本國土交通省和警方指出,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10日上午從日本福岡飛往美國關島,但起飛...

別亂吃!印度19歲男吃路邊攤沙威瑪 「4天送3次急診」仍身亡

印度一名19歲少年日前在孟買特隆貝區(Trombay area)路邊攤買了沙威瑪來吃,結果沒多久就出現胃痛和嘔吐等症狀,...

美14歲少年持長槍在校外行走!還沒進校園就遭警方擊斃

ABC報導,美國威斯康辛州一所中學校園外1日發生槍擊事件,一名14歲槍手持長槍,在與警方對峙後遭擊斃,所幸未造成其他傷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