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陽明交大合校首張學生證出爐!右下角成焦點 在校生:像業務名片

遭爆與遠航掏空案律師喝咖啡 準交通部長李孟諺回應了

預立醫療諮商4類病人納健保 醫提醒:須確保品質、量能

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醫師常佑康,除了讓更多民眾可接觸諮商,確保服務品質也是一大重點。記者黃義書/攝影
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醫師常佑康,除了讓更多民眾可接觸諮商,確保服務品質也是一大重點。記者黃義書/攝影

台灣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是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權利的專法,但因預立醫療諮商費用動輒數千,立法至今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不及1%,衛福部健保署預計將65歲以上重大傷病者、輕度失智住院病人、公告難治疾病、居家整合照護計畫服務對象諮商費納入給付。第一線醫師表示,除了讓更多民眾可接觸諮商,確保服務品質也是一大重點。

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醫師常佑康說,政府以獎勵計畫及醫院評鑑等方式鼓勵預立醫療諮商,卻造成部分醫院出現衝量亂象,有醫院一年完成簽署逾2000份預立醫療決定書,甚至傳出團體諮商時家屬並未到場,而是由共同諮商的病人互為見證人,家屬不了解病人意願及價值觀,反而會導致醫師執行預立醫療決定時遭遇阻礙,自己就曾遇過與家屬溝通8個月才點頭的情況。

常佑康建議,政府鼓勵預立醫療諮商件數的同時,應建立機制確保諮商品質,才不會讓預立醫療決定偏離初衷;另,目前預立醫療諮商門診量能有限,政府可藉由提升點值回饋,讓醫院有誘因安排醫師開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加大服務量能。

「印製諮商手冊也是提升諮商品質的作法。」常佑康表示,民眾聽完40分鐘至1小時的預立醫療諮商,對內容未必完全理解,北慈作法是印製約30頁的手側讓民眾攜回研讀,藉此提升諮商品質,不過印製手冊需要成本,建議可由政府出面統一印製提供。

曾有專家點出,民眾為了自立救濟,轉以斷食善終方式協助自身或家人脫離維生醫療。常佑康表示,預立醫療決定內容包括拒絕人工營養等維生醫療,但這並不表示斷食善終,病人仍可以自然進食方式接受餵食,不過有意願在臨終時接受斷食善終,可藉由簽署預立醫療決定表明意願作為宣示,並與家人形成共識,在生命末期尊重病人意願,以舒適為主要考量。

「美國內華達州針對失智患者,在預立醫療決定書中增加拒絕經口進食選項。」常佑康指出,失智症病人狀況特殊,表達能力、判斷力退化至無法拒絕餵食,必須在仍有控制力的時候預作決定,若台灣能藉由修法在病主法中,針對失智症患者增加拒絕餵食的選項,患者末期退化至無法飲食,家屬就可不必再強行餵食,不會存有疑義。

健保 健保給付 失智症 患者 醫師

延伸閱讀

NGS納健保須上傳基因資料 「脅迫病人」挨批違憲了

衛福部公布台灣這失智類型最多,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其實是「這症狀」!

健保給付基因檢測病友綁約上傳資料 消基會:堅決反對

咳到吐血電腦斷層卻遭核刪! 胸腔醫見「1細節」:出事告健保署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