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民調該立法管制? 學者憂舉證難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2024年總統選舉將近,有學者投書媒體,呼籲政府立法管制假民調,有學者表示贊同,但也有學者擔心假民調舉證不易,建議民眾挑選有公信力、長期作民調者進行追蹤;也有學者指出,台灣民調作太多,民眾已經疲軟,不易反映真實狀況。
假民調帶風向傷害民主
台藝大教授賴祥蔚近日投書表示,2024年總統選舉將至,出現了很多民調,不過有些民調僅公布數據,並未公布出資人、主持人、民調題目,以及抽樣辦法等,容易有帶風向疑慮,他呼籲政府應立法要求民調公司發布相關資料,主管機關應認真看待假民調傷害民主的課題。
中山大學政研所教授廖達琪受訪時也深表認同,她強調,選舉研究已經有很多學者對假民調不滿,許多條件、抽樣過程等民調應該做的步驟都沒有公布,讓民調淪為宣傳工具,沒有民調中心就可以隨意發布民調,這樣的蓄意操作比起假新聞更嚴重。
她認為,政府應該要求機構公布民調資訊,包括在網站上詳列相關資訊,民調公司為真實存在的證據,過去該機構有做過哪些民調等,要列出更多可查核的資料以顯示公信力。
假民調難認定
不過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受訪時坦言,假民調問題不是現在才存在,從2000年總統選舉就有某陣營在選前放假民調,但要認定假民調其實不容易,畢竟台灣有選前10天民調封關的法規,但若發生如2004年的319槍擊案件,要如何認定假民調?畢竟在封關前各界都認為連宋配贏扁呂配的機會較高。
曲兆祥直言,現在《選罷法》就有規定民調需要公布相關資料,但如果比較細的部分可能涉及商業與政治利益。他認為加強管制的效果還是有限,只能呼籲選民將民調作為參考,不能當作唯一標準。
「若要立法規範假民調,公聽會一定會有一堆人認為侵害言論自由!」曲兆祥說,民調公司經常犯錯與假民調是兩回事,民調的不確定性本來就很高,但現在許多政黨或機構卻將民調作為唯一參考依據,這樣的作法不妥當,但若要直接扣上「假民調」的帽子,又可能有侵害言論自由的疑慮。
民眾已對民調疲軟
彰師大副教授劉兆隆受訪時也同意說,假民調的查證有其難度,而且現在民調公司太多,不只公關公司,很多政黨、派系,甚至是地方重量級政治人物都有民調公司,因此要實際透過法規制定舉證、裁罰標準不容易,很多民調即使公布資訊,認定其為假民調也有難度。
劉兆隆分析,台灣因為範圍小、選舉多,從政黨初選、各候選人自行做民調,民眾接到民調電話的機率容易比其他國家還高,這會讓民眾對民調電話反應更冷淡,導致民調成功率降低。
▪ 聯合報最新民調/賴清德30%領先 侯友宜、柯文哲旗鼓相當
▪ 聯合報最新民調/4成5盼下架民進黨 侯柯郭合作將贏15個百分點
▪ 聯合報最新民調/區域立委、政黨票支持度 看藍綠白政黨誰領先?
▪ 不斷更新/2024立委大選!看選區範圍、各政黨提名名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