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大陸首季GDP創最高增速 補不足經濟損失

4月16日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一季的GDP成長率為18.3%,創下1992年公布季資料以來的最高增速。中新社
4月16日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一季的GDP成長率為18.3%,創下1992年公布季資料以來的最高增速。中新社

4月16日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一季的GDP成長率為18.3%,創下1992年公布季資料以來的最高增速,在去年第一季經濟衰退6.8%的背景下,才有了首季的高成長,這種增速非常態也不具可比性。如果把今年數據和疫前的2019年相比,再算出兩年的平均成長才較為客觀。

今年第一季GDP比2019年同期高出10.3%,兩年平均成長率約為5.0%,較6%的潛在GDP成長率低了1個百分點,顯示新冠疫情對大陸景氣造成相當衝擊,首季的高成長沒法完成補償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去年春節減少的餐飲、旅遊等服務型消費屬於永久消失的支出,無法如生產訂單般可延後完成,在疫情仍未徹底消失前也難以形成報復性消費。

而且,去年第四季成長率已經恢復到疫前水準,今年第一季的環比(同上季相比)增速只多出0.6%,表示經濟反彈已經接近上限,後三季的環比成長率也難以大幅上升。在去年前低後高的GDP走勢下,未來兩季GDP同比(同上年同期相比)增速仍會相當高,但會逐季降低。

第一季在帶動GDP成長的三大因素中,淨出口金額成長690.6%最多,但對GDP貢獻率最低,只有12.2%,帶動GDP成長2.2個百分點;消費金額成長33.9%,兩年平均成長4.2%,較疫前8%成長率仍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去年衰退太多。第一季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最高,為63.4%,帶動GDP成長11.6個百分點,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投資則成長25.6%,兩年平均成長僅有2.9%,遠低於疫前的5.4%,對GDP貢獻率為24.5%,帶動GDP成長4.5個百分點。

從以上數據看來,淨出口雖成長最快但因對GDP貢獻率最小,所以帶動經濟成長有限。隨著歐美及其他地區恢復生產,去年轉入大陸的部分出口訂單可能已經在第一季反映完,表示後三季大陸的出口和工業生產或無法維持第一季的強勁成長,淨出口的貢獻將逐季減弱,內需的投資及消費將是之後大陸GDP的主要成長動能。

去年投資成長主要依賴受政策左右的國有部門,其中國有控股投資增長5.3%,而依景氣好壞作決策的民間投資則只成長1.0%,可見疫情下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今年在景氣明確復甦下,第一季民間投資成長26.0%,略高於國有控股的25.3%,在未來三季民企是自發性投資的成長動能。

影響消費最重要的因素是所得及對未來預期,第一季人均可支配收入成長13.7%,兩年平均成長7.0%,遠高於去年收入的年增幅4.7%,由於疫苗的普及會進一步舒緩疫情,首季收入的成長會逐慚刺激後三季的消費。促進消費是北京今年主要的經濟工作,甚至是十四五規畫乃至雙循環戰略的長期經濟任務,尤其大陸將慶祝中共成立100周年,預計在下半年將推出一些措施來擴大消費市場。

北京 疫情

延伸閱讀

大陸新冠疫苗接種逾2億劑次 官方:確保二劑八周內接種

想賺疫情財?非法輸入千支大陸額溫槍販售 3人遭判刑

GDP上看5% 中經院:不是不可能但隱憂是有的

大陸首季GDP 湖北增速暫列第一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布林肯與美中台

繼去年六月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二度訪中,與上回雙方商定不同的是,此次是應中方之邀來訪,這可從硬體與軟體的結構來加以分析...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