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年糕店年賺1億元、沒有將淨利返還股東 投資者拿不到報酬

殖利率與配息率:尋找低點的方法
這次要了解的指標是想尋找低點,或海外投資時可以靈活使用的殖利率和配息率。我個人在投資指標中參考最多的就是殖利率和配息率,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股息發放是將銷售額中除去費用後,將剩下的部分金額返還給投資者,但股息發放的方式非常多元,且各有利弊,若能找到適合自己投資策略的配息方式,在投資上也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 想靠股利增加被動收入一定要知道「殖利率」
這裡當成是和朋友一起創業一家炒年糕店,假設兩個人各出資1億元成立股份有限公司,A和B的股份各為50%,販賣炒年糕後,一年內產生了3億元的銷售額,且有1億元的原材料費用和1億元的管理費、稅金、以及其他費用。
3億元(銷售額)-1億元(原材料費)-
1億元(管理費、稅金、其他費用)=1億元(淨利)
A和B透過炒年糕事業1年間賺取的淨利為1億元,兩人各擁有50%法人持股,因此各擁有5,000萬元的權利,但是為了設立二號店,沒有將淨利返還股東,而是作為再投資來使用,投資者自然得不到報酬。
這裡值得關注的是發放股息並非義務,股份公司即使賺了錢,也可以不返還股東,而是累積在企業自己內部,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得不到報酬。
實際上,上市公司多半都會配息,但也的確有企業是完全不配股息的,如一般新創企業普遍不配息,處於銷售增長階段的企業,也可能為了擴大業務而發放的股息較少。
但是在充分實現外部增長的企業中,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投資者就可能收回資金,畢竟投資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利,將自己的資金暫時借給公司,但如果企業用投資者的錢獲得了收益,投資者卻無法回收。
況且現在就算是小散戶人也能投資全球市場,若對本土企業不滿意,隨時都可以把眼光轉移到其他國家,如果只固定賺股息為目標,也可以比較各國企業發放股息的習慣,就能知道韓國和美國市場有多麼不同。
(本文出自《長獲利投資》作者:Taber金泰亨 譯者:張鑫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