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搶了!食用「碘鹽」無法防海鮮內輻射 醫師揭:每天要吃近10斤才能實現

食用碘鹽 能防海鮮內的輻射嗎?
這幾天一直被食用碘鹽的問題,故整理一下,我被問及關於海鮮輻射的防治:
1.食用碘鹽,能防海鮮內的輻射嗎?
答案是否定的!
食用碘鹽並不能防海鮮內的輻射。
這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認知,可能源於對碘和放射性碘的混淆。
2.日常生活中的碘和放射性碘有什麼差別?
碘,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於食用鹽、海產品等食物中。
而放射性碘,則是一種在核反應堆事故中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高度的放射性,可以通過呼吸或食物進入人體,對甲狀腺造成嚴重的傷害。
3.為什麼食用碘鹽,不能防止核輻射?
因為碘鹽中的碘元素含量遠低於需要達到防輻射效果的劑量。
如果依食用鹽中的碘元素含量為20-30毫克/千克。要達到防輻射的效果,成人需要每天服用130毫克的碘化鉀,相當於攝入了99毫克的碘。換算一下,如果想實現減少核輻射,那我們得需要「每天吃近10斤的加碘鹽」!
你要吃10斤的鹽!你身體器官,早已因過量的鹽,而受到傷害了,不是嗎?
例如:過量的食鹽攝入,會增加心臟和腎臟負荷,造成高血壓等疾病併發重症的發生…
4.什麼時候,碘片才能有效?
答案就是:在發生核輻射事故緊急現場,碘片才能發揮效果。
在發生核輻射事故的時候,人體有可能攝入放射性碘。要防止對甲狀腺造成的輻射損傷,就要服用穩定的碘,也就是碘片(一般是碘化鉀),減少甲狀腺對於放射性碘的吸收,從而形成防輻射的作用
5.碘片,並不是萬能的?
答案是正確的!
我們的碘片並不是萬能的,它只能保護甲狀腺,不能阻止其他器官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影響。
「碘化鉀,僅保護甲狀腺」免受放射性碘暴露,並非每次輻射緊急情況,輻射一定會釋放出放射性碘,而且,碘片只能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使用,過量服用,會引起碘中毒或甲狀腺功能失調等副作用
6.食用碘鹽和普通鹽,有什麼差別?
答案就是:碘鹽和普通鹽主要區別在於,有沒有添加碘的含量。而碘鹽,就是指含有碘酸鉀的氯化鈉食鹽。
7.為什麼要在食用鹽加碘?
(a)有加碘食用鹽
由於缺碘容易引發多種疾病,而食用碘鹽,對降低甲狀腺腫大、克汀病、認知功能低下和碘缺乏等有明顯作用。所以大多數地區都會食用,含有加碘食鹽
(b)無加碘食用鹽
無碘鹽,指的是食用鹽中不再額外添加碘化鉀,超市中,一般會在包裝上標明「未加碘」字樣,大部分人不適合吃無碘鹽,主要是一些不缺碘地區的人(居住在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和那些特定病患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病者,因治療需要遵醫囑,食用無碘鹽。其他人,我們都會建議食用加碘的食鹽。
「在核輻射事故發生前,食用碘鹽並不能預防甲狀腺疾病的」
相反,過量的碘攝入,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障礙。因此,在核輻射事故發生前,不需要食用碘鹽來預防甲狀腺癌。
海鮮的輻射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海域的污染程度、海鮮的種類、海鮮的捕撈方式和烹飪方式。
如果您擔心海鮮的輻射污染,不是去吃什麼大量含碘的食用鹽,也許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降低輻射污染物質的風險:
1.選擇本土捕撈或養殖的海鮮為主。2.避免食用汞含量高的海鮮。
3.避免食用海鮮的內臟和肌肉。
4.避免生吃海鮮,如壽司和生魚片。
5.徹底煮熟海鮮,尤其是帶骨的魚。
總之,食用碘鹽,不能防核輻射,這是一個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如果發生核泄漏事件,應該聽從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示,採取合理有效的防護措施,避免盲目恐慌或自行過度服用碘含量藥物。
英文版 :
Hey everyone! I just wrote an article discussing the topic: "Can Iodised Salt Protect Against Nuclear Waste in Seafood?"
It's an intriguing subject, and I wanted to provide some insights for you all. Check it out and join the conversation!
Feel fre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let's explore this topic together!
1. https://www.linkedin.com/....../can-iodised-salt...... via @LinkedIn
2. https://twitter.com/OoiPhd/status/1696281850061431123
◎本文內容已獲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原文出處於此。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