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捷分攤額兩案解套 基市只須付17億

基隆捷運基隆市分攤額爭議多時,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宣布,中央將協助成立捷運開發基金,並增加補助、減少工項,評估捷運整體開發區有四十多億效益,計算後基隆市府只需在九年工期編列十七億,財政足以支應。記者許正宏/攝影
基隆捷運基隆市分攤額爭議多時,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宣布,中央將協助成立捷運開發基金,並增加補助、減少工項,評估捷運整體開發區有四十多億效益,計算後基隆市府只需在九年工期編列十七億,財政足以支應。記者許正宏/攝影

謝國樑:感受政院的善意

中央和基隆市府為基隆捷運分攤額僵持大半年,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提出「成立開發基金」和「增加補助、減少項目」兩解方,納入土地開發效益的收入後,基隆市政府分攤金額因此從五十三億大降為十七億元,並分九年編列,基隆市長謝國樑稱感受到行政院給基隆的善意,樂於接受。

基捷財政難題看似出現轉圜,但學者認為,目前似乎沒有蓋基捷的需求,保留台鐵、提升服務水準才是對的方向。

近來中央前瞻計算補助地方款被認為「重綠輕藍」引發討論,基隆捷運前身基隆輕軌,當時也被列入前瞻計畫,並由中央全額負擔八十億的建設經費。輕軌升級為捷運後,基隆市分攤經費一變再變,從最初十七點七億元提高到五十三點八六億元,引發基隆市府不滿。謝國樑多次反彈,認為市府無力負擔,還曾提出延長還款年限要求,但未獲中央同意。

鄭文燦昨天和內政部長林右昌到新北視察基捷汐止保長坑站預定地,了解基捷規畫情形。鄭文燦說,基捷總經費約六九七億元,基隆和雙北分攤比率相同,基隆分攤額計算後仍約五十三億元,除會協助成立卅億元開發基金外,能減少的項目就減少,地方分擔款會調降約五點八億元,弭平基隆市財力從四級升三級後需多負擔的經費,市府只需在九年工期編列十七億,平均每年二億,財政足以支應。

計畫在二○三二年通車

「捷運沒有顏色不分藍綠,需要中央和地方一起合作。」鄭文燦說,綜合規畫五月提報交通部審議,希望今年十月核定,完成「最後一哩路」,就可開始設計、發包等,預計核定後九年完工通車,時間約在二○三二年十二月。

鄭文燦說,基捷規畫「買一送一」,結合汐東線,北北基有基捷從南港貫穿到基隆八堵,汐東線將來連結北市東湖,到汐止社后還可連結東環。「一加一」的策略讓北北基都受惠,以後基隆人到台北,可以在汐止轉汐東線到東湖或東環,到南港車站還可轉搭高鐵到宜蘭及台灣任何一個地方。

鄭:開發估40多億效益

鄭文燦說,在綜合開發階段,基隆河谷屬於基隆市段包括北五堵研發園區、其他車站的整體開發區,評估有四十多億效益,足以收支平衡,不會形成市府財政太大的負擔。

同行的基隆副市長邱佩琳說,基隆從十多億增加至五十多億,驚訝且措手不及,感謝行政院現在給了一條清楚的明路,市府已成立捷運辦公室開始運作。

儘管中央釋出善意為基捷的地方配合款解套,但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張勝雄說,多了捷運可能沒有什麼幫助,不如擴充台鐵現有的運量或服務;政府「餅」愈畫愈大,但愈來愈難以實現,「基捷建好後才是問題的開始」。

基隆捷運分攤額 製表/游明煌
基隆捷運分攤額 製表/游明煌

前瞻基礎建設 基隆捷運 基隆輕軌 林右昌 謝國樑 鄭文燦

延伸閱讀

「以後每年虧幾億?」 學者:基捷營運市府負擔得起?

冷眼集/發言像市長 角色錯亂的林部長

新聞眼/基捷難題的第一哩路才開始

鄭文燦視察基捷 賴品妤、廖先翔隔空互嗆失職

相關新聞

基捷分攤額兩案解套 基市只須付17億

中央和基隆市府為基隆捷運分攤額僵持大半年,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提出「成立開發基金」和「增加補助、減少項目」兩解方,納入土地開發效益的收入後,基隆市政府分攤金額因此從五十三億大降為十七億元,並分九年編列,基隆市長謝國樑稱感受到行政院給基隆的善意,樂於接受。

學者:基捷營運 市府負擔得起?

中央和基隆市府力推基隆捷運興建計畫,但台北捷運光靠載客平均每年虧損近十五億元,新北環狀線和淡海、安坑輕軌累計虧損近九億元...

新聞眼/基捷難題的第一哩路才開始

號稱「前瞻計畫第一砲」的基隆輕軌,每遇選舉就獲重生,選後就成泡影,且逢選舉不斷升級,在前瞻經費被各界質疑的此時,行政院副...

林右昌:非六都捷運首例 基捷需更多協助

基隆市前市長、內政部長林右昌昨天陪同副院長鄭文燦視察,透過臉書表達對基捷進度相當擔憂,對於如何減輕基隆負擔,他也提出兩點...

冷眼集/發言像市長 角色錯亂的林部長

基隆捷運分攤額爭議,在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天視察後看似終於有解。不過,鄭文燦身邊坐的不是交通部長王國材,而是內政部長林右...

基捷最後一哩路 鄭文婷籲提都市計畫 王醒之憂財務龐大

行政院長副院長鄭文燦16日到汐止視察基隆捷運進度,民進黨基隆市立委參選人鄭文婷到場,她說,基捷第二階計畫八堵到基隆港,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