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他發現黑戶青年 今想見面遭拒 中市府:盼外界勿打擾

美伊開戰黃金卻不漲反跌? 台銀「黃金王子」說明三大原因

有黑道介入?李正皓遭噴辣椒水攻擊 北市警再追3人調查

出身澎湖將軍澳嶼 引領延繩釣船隊航向大海 最懂討海人的船東──劉萬天

勝利還是失敗,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這不僅是劉萬天的航海經驗談,更是他的人生哲學。
勝利還是失敗,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這不僅是劉萬天的航海經驗談,更是他的人生哲學。

【撰文/段佩妤 攝影/吳尚鴻】

劉萬天於2016年當選全國模範漁民,投身遠洋漁業56年,從船員當到船長,再創業成立「金翔穩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擁有十幾艘延繩釣漁船的船東。一路走來,他以堅毅不拔的精神乘風破浪,扭轉出身清貧的劣勢,為自己的人生開展更大的格局。劉萬天親身參與臺灣遠洋漁業的轉變,始終秉持初心,以愛與包容心善待每一位船員。儘管產業環境時好時壞,但他相信臺灣人的智慧與韌性,必定能找出未來前進的方向。

遠征大海的澎湖人 艱辛討海只為撐起一個家

生在1950年代的澎湖,工作機會並不多,如同大部分的澎湖人,劉萬天選擇靠海吃飯,年僅13歲就上了沿近海的漁船,負責料理船員伙食。到了16歲,在親戚的建議下,他到高雄發展,選擇踏上遠洋漁船。「在那個年代,近海漁業一年大概可以賺2萬元,如果去遠洋漁船可以賺6~8萬元。那時候做遠洋的人,有百分之九十來自澎湖。」劉萬天家境清貧,身為長子,他希望能夠分擔家中經濟需求,即便海上工作艱辛,他也不卻步,「為了賺錢養家,沒有什麼困難的,那是要去奮鬥打拼的心情。」

1970年,劉萬天第一次出海,時隔6個月才登上陸地,當時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靠港整補。回到臺灣,已經是4年後的事,那時候為了迎接他,家人都到港邊等候,「我走到媽媽面前,她還認不出我。因為4年不見,我長高、長大,整個樣子都變了。我喊她的時候,眼淚都掉下來了。」

劉萬天歷經10年的磨練,從船員、冷凍長、大副一路晉升,終於在27歲的時候當上船長。他度過18年的船長生涯,在40歲的時候買下第一艘漁船,於42歲從海上引退,專心經營公司,投入漁業迄今已有56年時光。回首自己創下的不凡成就,他不忘打拼的初衷,「我永遠記住,小時候別人有午餐錢、有書包,而我什麼都沒有。那種辛苦是刻印在心裡的。」這是劉萬天努力不懈的起點,為的是撐起一個家,改變親人與手足的命運。

空拍圖為澎湖將軍澳嶼。即使家族已遷居高雄發展,劉萬天仍不忘出身,對家鄉感懷在心。劉萬天擔任主委,召集鄉里親友,為將軍村天后宮樂捐修繕,2006年起基興建。
空拍圖為澎湖將軍澳嶼。即使家族已遷居高雄發展,劉萬天仍不忘出身,對家鄉感懷在心。劉萬天擔任主委,召集鄉里親友,為將軍村天后宮樂捐修繕,2006年起基興建。

管理船員的秘訣 同為討海人的愛與包容心

金翔穩擁有十多艘的遠洋漁船,主要前往大西洋、太平洋作業,以抓捕大目鮪為主。目前有8艘漁船正在遠洋作業,受到整體產業環境影響,有近半數的漁船靠港休息。談起產業現況,他坦言經營不容易,「現在就是匯率不好,完全沒有辦法賺錢。但是景氣就是起起落落,有時候因為油價,有時候因為匯率,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他也曾在1992年經歷魚價低迷,即使抓到了魚,也賺不到什麼錢。

從船長轉任船東,憑藉豐富的海上實戰經驗,劉萬天深諳漁船管理的「鋩角」與關鍵,除了漁事的專業技術,他對於船員的管理也十分成功,船員不僅很有向心力、忠誠度也很高,因此有不少人向他請教管理船員的祕訣。劉萬天直言,「祕訣就是愛,關心他、包容他,他想要什麼,我們都配合他,將心比心。我自己十幾歲就出海,在海上長大,我懂他們的心情。這種同理心,是別人做不到的。」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

href="https://www.agriharvest.tw/?p=112193 ">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空軍澎湖基地打鬧玩過頭 強脫學弟褲、掰腳舔生殖器

澎檢:打擊非法漁撈平台守護海洋資源 已收嚇阻作用

天冷捐血少 雲林霸氣送250份近千元年菜雞湯募集熱血

澎湖今發春節敬老金5000元 近2萬位65歲以上長者受惠

相關新聞

發揚在地農業 青年牧場打造金門牛產業鏈 結合有機飼養、循環經濟 育種提昇肉牛品質

根據2024年畜禽統計調查結果,金門當年底的肉牛在養量3,919頭、占全國13%,相較於金門土地面積相當密集。肉牛產業可謂金門農業特色,牛肉乾等食品更是不少老饕心頭好,青年牧場場主陳玉嘉2009年回到金門投入養牛,打造從育種、畜牧、屠宰一條龍的產業鏈,成為當地重要的畜牧業者。他除了協助畜產試驗所保種,也融入循環經濟概念種植牧草,並投入有機飼養、友善環境,也為當地養牛業帶來新樣貌。

讓國產牛價值最大化 楊鎵燡建構精緻產銷 獲生產履歷、CAS 驗證 跨足餐廳、機能產品

從料理三千煩惱絲的美髮師返鄉從農,到十大神農得主、打造完整的國產牛肉產銷鏈與「御牧牛」等自有品牌,楊鎵燡投入畜牧業已經21個年頭。從育種、畜牧到產品銷售,他控制肉質穩定之外,依照部位與品種設計最適合的產品定位,並取得CAS等認證,讓國產牛肉價值最大化,不只是街邊小吃的稱職主角,應用於高級西餐、火鍋也同樣耀眼,甚至能走出機能性食品的獨特道路。

芸彰牧場鐵板燒開店 主打臺灣牛做排餐 牛肉湯、牛排用肉互補 分切運用打破刻板印象

牛肉湯、涮牛肉鍋是國產臺灣牛肉主力市場,芸彰牧場總經理張志名投身肉牛、餐飲業多年,認為臺灣牛肉的發揮空間不僅於此,新設私廚.鐵板燒旗艦店力推臺灣牛排餐,希望藉此打破消費者對臺灣牛肉品質的負面成見與迷思,「這樣直接來說服你會比較快一點!」

繁殖增重、添油花 源興居生技育本土和牛 牧場中聽古典樂 直擊牛隻夏季毛色轉黑

「源興牛」落腳花蓮9年,從「神經質」的野牛馴養到願意親近人,族群數量也繁殖擴大近150隻。源興牛肉質甜香,源興居生技公司持續投入育種研發,培育臺灣和牛,既要提升牛隻重量以利商業生產,也要改良肉質添「油花」,與美、澳進口牛肉競爭。源興牛擴產邀畜牧場代養,更可因地制宜餵飼不同農副產物,發產地區特色牛肉產品。

金融學家養牛 劉泰英圓李登輝和牛夢 生命科學難度高 拚千頭達損益兩平掛牌上市

虛歲已屆90歲的前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過去叱吒政商界,近年卻常以源興居生技公司董事長、飼養「源興牛」的形象,出現媒體版面,頗顯露出老驥伏櫪之姿。

「臺灣人吃臺灣牛」 肉牛產業需制度化育種 阿輝伯保種源興牛 盼建在地特色和牛風味

國內牛肉自給率不到5%,肉牛產業規模小,至今缺乏優良肉牛品種。2010年前後,珍貴本土種原臺灣黃牛、臺灣水牛相繼完成命名登記,加以保種。前總統李登輝致力推動臺灣肉牛產業,找到放養於陽明山、自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黑毛和種牛群,命名為「源興牛」,也在2024年獲准登記為新品種,成為國內培育肉牛牛種重要種原,是李登輝留給臺灣農業最後的禮物。但這些遺傳資源、牛隻種原能否發揚光大,仍待有志育種家接力奮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