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42萬元變426元!卡地亞鑲鑽耳環標錯價 墨國醫師維權成功終收貨

統測數學A、B、C中間偏易 地震、健身房收費都入題

田馥甄大陸演出被取消 媽媽不忍發聲

【專家之眼】去中國化能建立台灣主體性嗎?

中華文化不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追求台灣文化的主體性,不能去中國化,而是要去政治化。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華文化不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追求台灣文化的主體性,不能去中國化,而是要去政治化。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在政大演講,被問到最近熱議的文言文問題時表示,去中國化最嚴重的是中國共產黨,台灣保留了優良的中華文化,也受到諸如日本等外來文化的影響,而呈現多元的樣貌,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台灣的多元文化。

這或許就是民進黨政治人物的標準答案:不否認中華文化的存在,但更強調「多元」。一如前文化部長鄭麗君說的:「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中華文化當然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但占的比例多少?他們不願深究,更不敢面對,好像只要喊出「多元」,就可以沖淡中華文化的影響,突顯台灣的主體性。

為了突顯台灣主體性,想方設法閃避「中國」,漸漸地,「中國」二字在台灣變成了禁忌。義務教育當中的台灣史越編越長,中國史越編越短,後來索性將高中的中國史「融入」東亞史,終於「消滅」了中國。

不過,高中歷史老師卻叫苦連天。一方面,台灣史只有幾百年,中國史有幾千年,前者內容太瑣碎,後者教不完,所以趕緊先上完台灣史,以便挪出時間提前教中國史;另一方面,東亞史資料太少,沒人會教,只好以中國史為主軸,再參照其他東亞國家的歷史。

日前立法院長游錫堃說,廉恥是君主政治的產物,引起社會譁然,甚至有網友取笑他「認證」了民進黨的無恥。其實游受訪時,強調了民主政治價值觀的可貴,似有意用西方政治哲學取代儒家思想。可惜他對民主政治一知半解,鬧了大笑話。任誰都不可能相信,西方人會沒有羞恥心。

貶低固有文化,又生搬硬套外來文化,難怪有人說,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中國歷經十年文革,破壞得千瘡百孔,如今總算痛定思痛,要復興傳統價值。我們怎可不記取對岸教訓,一錯再錯?

所謂多元文化主義,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定義,是指在一個主流政治文化(dominant political culture)之下,不同的文化與種族,尤其弱勢族群,彼此之間的差異,都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換句話說,沒有主流文化,就談不上多元。台灣的主流文化是漢文化,因為漢語是台灣的通用語,而語言為文化的載體。蔡政府花了大筆預算推動「雙語教育」,鼓勵用英語授課,似有將英文取中文而代之的企圖。如此一來,連中華文化的載體都要瓦解,那麼去中國化就更徹底了吧?

結果證明事倍功半,不但中、英文都沒學好,課程內容更是霧煞煞。既浪費時間,又把人民血汗錢付諸流水。

蕭美琴說,台灣保留了優良中華傳統文化,可惜她只說對了一半。她應該接著說,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傳承並利用這個優勢,發揮以小搏大的力量。

中華文化不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台灣文化的主體。追求台灣文化的主體性,不能去中國化,而是要去政治化。

2024總統選舉 2024選舉 去中化 游錫堃 蕭美琴 選情評論

延伸閱讀

回娘家站台吳思瑤!蕭美琴憶昔日戰友哽咽:要被叫阿嬤了

面對前老闆蕭美琴站台力挺 吳思瑤憶當年哽咽落淚

賴清德搶攻藍營客家票倉 盼用1方法推動讓兒童醫院落腳楊梅

蘇巧慧邀搓湯圓 蕭美琴強調推動避免雙重課稅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布林肯與美中台

繼去年六月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二度訪中,與上回雙方商定不同的是,此次是應中方之邀來訪,這可從硬體與軟體的結構來加以分析...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