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為何福利國家比資本國家更具制度優越性?

主計總處預估在高通膨和全球經濟情勢疲弱,上班族薪資漲幅追不上通膨。本報資料照
主計總處預估在高通膨和全球經濟情勢疲弱,上班族薪資漲幅追不上通膨。本報資料照

鑑於國人對於福利國家有著嚴重誤解,這篇文章就來討論福利國家與資本國家的差別。這世界上的福利國家有好幾個,例如丹麥、荷蘭、芬蘭、瑞典,但因為作者在德國讀書,對德國有一點熟,所以,福利國家就以德國為例。至於不怎麼贊成社會福利,強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資本主義國家,就以夙負盛名的美國為例。那麼,哪一種制度對國家發展比較有利呢?徘徊不前的台灣該以誰為師呢?本文就從幾個角度來觀察和比較。

第一,誰較能促進社會流動?不看其他的社會福利,單看教育支出,德國學費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免費(外國人也是免費),而且品質不輸給美國名校。因此,只要有能力,每個人都可以讀大學,藉此向上流動;而美國學費卻是高得嚇人,不包含食宿、交通等,耶魯大學光是一年學雜費就要6萬2250美元,公立大學也要2萬7330美元。試問,有多少人讀得起?上不了大學,又如何向上流動?據統計,2022年,全美有4350萬大學生申請助學貸款,平均每人負債3萬7574美元,其中很多人一輩子都還不清,又哪裡來的翻身呢!因此得出,社會福利促進了社會流動,資本國家則有礙社會流動。

第二,福利國家會拖垮財政嗎?兩者沒有必然關係。財政問題取決於稅制良莠以及預算的使用分配是否得當,而無關本身是否是福利國家。德國作為全世界第一個福利國家,從1883年開始算,實施一百多年了,再講一次,實施一百多年了,福利越來越好,不但沒被吃垮,甚至還有財政盈餘。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德國從2012年起,連續8年財政盈餘(若非疫情,應該還將盈餘下去),2018年甚至盈餘624億歐元(約2.184兆台幣),儘管德國的社會福利包山包海;相反的,福利不多的美國已經連續20年財政赤字了。就以2022年來比較,美國財政赤字率為5.4%,而德國才2.6%。很明顯的,社會福利不會拖垮財政。

第三,社會福利是在養懶漢?為了鞏固階層,反對社會福利的人汙名化社會福利是在養懶漢,是在給國家扯後腿。那麼,我們就來看事實,讓數據說話。根據全球經濟指標(Trading Economics)的資料顯示,就勞動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來講,台灣的勞動參與率才59.17%(Jan/23),美國62.4%(Jan/23),而德國高達79.8%(Sep/22),福利最好的德國的勞動參與率反而遠遠高過非福利國家。

可見,社會福利不只不是在養懶漢,反而是促進就業。這當中是箇什麼道理呢?相信很多人一時都想不通。其實也不難,沒有錢,連出門都有困難,怎麼找工作?而政府給了失業者錢,失業者就能接受訓練,出門找工作,難道這不是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嗎?

第四,只有窮人才享受到福利嗎?對福利國家有疑慮的人都以為,福利只是在救濟窮人,而自己有工作,待遇很好,有車有房,根本不會用到,有這種想法就是被洗腦了。試想,有錢人就一定不會破產嗎?當然沒有這回事,雷曼兄弟不就破產了嗎?請了保鏢的有錢人就一定安全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是每一個國民都能受益於社會福利,而濟貧也不過是整體社會安全網的一小部分而已。正因為德國的社會福利做得很好,所以,德國的治安優良在世界來算名列前茅;發生在德國的槍聲、罷工、示威遊行,在全世界來看,也算少的。

第五,沒福利的國家的稅負就比較輕嗎?台灣不是福利國家,稅負就比較輕嗎?要比較才知道。儘管台灣政府自稱「簡政輕稅」,要騙誰呢?就以個人綜合所得稅來說,德國福利包山包海,稅率最高也就是45%;而美國37%,台灣卻高達40%,難道台灣的福利會比美國好嗎?其實,稅的高低沒有絕對意義,只要國民有被照顧到,稅高一點都沒有關係。然而,台灣的稅負並不輕,福利卻微乎其微,這不正說明了台灣政府的無恥嗎?

第六,有錢才能辦社會福利嗎?台灣沒有錢,所以台灣辦不起社會福利,這又是藉口。要不要辦社會福利,不取決於口袋深淺,而取決於政府要不要做,何況,現在的台灣也不窮。美國比德國有錢多了,就是不辦;2022年,立陶宛的人均GDP只有2萬4032美元(台灣則是3萬2811美元),但其人民一年有28天帶薪假;12年免費義務教育;婦女自懷孕第三個月起有連續465天的假期;每個小孩從出生到18歲每個月有73.5歐元(約2425元台幣)津貼、失業給付9個月,並得延長2個月…。

福利國家要能可持續有一個前提要件,那就是有一個誠實、守法、不被收買的文化土壤,否則,再好的制度都要崩潰,就像希臘一樣。

德國 美國 失業

延伸閱讀

美股六債四比投資組合 回報20多年首度被現金資產打敗

美晶片法傳訂分潤條款 台積、環球晶不評論

美國兩黨參議員籲:飛越俄領空班機 禁止在美起降

綠委反對俄羅斯女高音訪台演出 「她不該出現在台灣」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除了表態 面對六四還能談什麼?

六四事件迄今已逾三十四年,台灣政客除了行禮如儀、心口不一的人權表態外,面對如今冰封又兵凶的兩岸關係,還有沒有更多關於勇氣...

【專家之眼】解讀共軍兩棲登陸艦現身東部海域

5月29日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針對台灣周邊共軍艦艇動態發布新聞公報;依據公報內容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5月26日下午...

【專家之眼】侯總統參選人的兩岸論述 如何拿捏?

在兩岸日趨戰禍前提下,經過多日喧囂,國民黨終於確定提名新北市長侯友宜代表出戰2024總統大選。這次大選的關鍵意義在於,蔡...

【專家之眼】菲重返親美抗中路線,南海動作頻頻恐出事

近期,菲律賓在南海動作頻頻,菲中南海衝突不斷發生。如果美國拜登政府持續擴大聲援馬尼拉南海主張和行動,菲方也不克制,中共勢...

【專家之眼】蔡政府一事無成又一樁:專耍台灣人

五月初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赴美時,藉機與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見個面,包含蔡英文總統、外交部吳釗燮部長與鄧振中本人等,均...

【專家之眼】陸啟動貿易戰 或正中民進黨下懷

中國大陸商務部日前突然宣布,將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由於我國違反WTO規範明確,陸方極有可能啟動報復措施。對亟欲降低對...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