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萊豬公投前,先公布台美會談內容吧

衛福部「豬肉儀表板」數據顯示,從今年初至今,仍無任何進口豬肉檢出萊劑。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豬肉儀表板」數據顯示,從今年初至今,仍無任何進口豬肉檢出萊劑。圖/本報資料照片

年底即將舉行反萊豬等四大公投,朝野二黨從本周起將開始針對公投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其中又以反萊豬公投最受矚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15日舉行的台美會談,可能涉及萊豬政策的轉向,卻在會後毫無音訊。蔡政府實有必要在萊豬公投前說明這場消失的台美會談內容。

去年政府宣布開放美國萊豬後,停辦多年的台美TIFA會議,於今年六月底展開復談,該次會議其中的亮點為,雙方首度確立將不只透過一年一度TIFA會議,雙方同意在「工作小組」的平台上繼續討論議題包含農業、醫療器材、勞工、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等議題,而排在第一位就是「農業工作小組」。

旋即在9月相關官員就對外透露,將在當月首度召開農業工作小組會議,本次工作小組會議,我方將談及的議程,包括加工豬肉產品,以及鳳梨、蝴蝶蘭等輸美出口的審查許可之進度確認或加速。而美方則是關注美豬、美牛業者所面臨的市場准入壁壘。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早在2021年3月31日公布《2021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就指出,台灣自今年起實施豬肉原產地標示,並向公眾表示這些標章用意在於做為確保美豬製品的安全的手段,加上同時公布萊劑最大殘留容許值(MRL)標準,這些作法暗示美國含萊劑豬肉及製品有食安疑慮,恐導致台灣業者不願採購美國豬肉而轉採購台灣豬肉。

引用農委會農業貿易資料庫的數據,今年豬肉進口,累計1-9月台灣整體進口豬肉數量與金額,僅小幅下滑(12.1%與5.5%);反觀,美豬卻是二樣情,連續四年大幅成長的趨勢,去年美國豬肉1-9月進口量為9535公噸,今年僅剩1874公噸,萎縮超過八成(80.1%);銷售金額同樣明顯,去年1-9月進口美豬的金額為24468萬美金,而今年僅為5301萬美金,減少幅度也將近八成(78.3%)之譜。

開放萊豬進口前,即使肉品進口商串聯不引進含萊劑的美豬,引用衛福部的「豬肉儀表板」數據,從今年初至今,仍無任何進口豬肉檢出萊劑,惟國人幾乎已將美豬與萊豬畫上等號,仍造成美豬在台灣的銷售大減,原本想利用萊豬大撈一筆的美肉商,反而市占率大跌,而收益大減,這樣的結果幾乎與USTR的指控如出一轍。因此,美國政府極有可能透過該會議,要求我方修正。

過去在台美會談後,民進黨政府幾乎都會立即召開記者會,宣揚會議成果,並強調台美關係又邁進一步;且美國在臺協會(AIT)等,也會公布相關的訊息。奇怪的是,已經過了近一個半月雙方都還是靜悄悄。可以想見,會議中美方提出不利執政黨的要求,讓政府為之噤聲,不敢依照慣例對外公布會談的內容。

該工作小組會議攸關我國萊豬政策的變動,政府有必要在舉辦公投前揭露會談的概要,讓國人知悉台美在農業議題的攻防情形,做為國人投票前決定是否反對萊豬政策。

美國 美豬 萊豬

延伸閱讀

決戰公投綠出招 游盈隆:國民黨會跳進這高明陷阱嗎?

蔡英文提公投四個不同意 孫大千:三個都在打臉自己

4公投全面開戰 蔡朱隔空開嗆

公投說明會在中大爭議發酵 陳學聖:為何不能依法行事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為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