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蔡總統別躲在「張鈞甯們」身後

「張鈞甯事件」後,總統蔡英文表態力挺,認為這是「民主跟威權的差異。圖/總統府提供
「張鈞甯事件」後,總統蔡英文表態力挺,認為這是「民主跟威權的差異。圖/總統府提供

近日,台灣演員張鈞甯的碩士論文「突然」被挖出,因論文題目寫到「我國」兩字而被指為台獨藝人,遭大陸網友圍剿,在微博開始引起一連串的後續效應。張鈞甯的大陸工作室也隨即發出聲明表示:「無台獨立場,堅定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分。」這個聲明直接讓台灣網友炸鍋,許多台灣藝人跟網紅也跟著開酸。就這樣,大陸網友強迫張鈞甯直接表態,台灣網友則紛紛表示慢走不送,一個認同問題,台灣藝人變得兩邊不是人。

奇特的是,如果要找最原始的消息來源,似乎看不出是哪裡「突然」出現了張鈞甯的碩士論文爭議,大部分都是在張鈞甯的微博發出該聲明之後的回覆評論,才看到碩士論文封面的「我國」爭議。所以,到底整起事件是在哪裡起了頭,還是其實是有心人士刻意對在大陸發展的台灣演藝人員進行一連串的意識形態操作,目的就是要引導兩岸網友強迫台灣藝人對兩岸認同做出表態,進而帶出各種風向。

從2016年的「周子瑜們」,到現在的「張鈞甯們」,只要台灣藝人遇到兩岸認同問題,就是一翻兩瞪眼的死局,選邊站幾乎就是唯一解。如果要區分「災情」的話,影劇類路線的藝人受影響較大,像是張鈞甯、林心如、霍建華等,對政治認同的表態將直接影響既定或未來在中國大陸的演藝事業,但是對大陸認同的立場就讓台灣民眾為之氣結。

據媒體報導,「張鈞甯風暴」已經波及她的電影電視相關演出,有刪減戲份或禁播的危機,背後牽涉龐大的合作與違約問題。另一方面,以商業演出或品牌代言為主的藝人則相對輕微,不過之前的「新疆棉」議題,台灣藝人也是全盤皆輸,公關公司的處理及大陸方面的態度,幾乎決定了藝人能否繼續被兩岸民眾接受的關鍵。

「周子瑜事件」後,當時尋求連任的蔡英文總統曾公開表態:「不要打壓拿著中華民國國旗的人。」而這次的「張鈞甯事件」,總統蔡英文也再度力挺,認為這是「民主跟威權的差異。」表面上看起來是力挺台灣藝人,但是支持的是什麼?是藝人的台獨立場嗎?

蔡英文總統從未對中國大陸直接說過「台灣獨立」四個字,但遇到打壓卻要台灣藝人不要屈服。過去在面對國外媒體重要專訪時,總統蔡英文稱這塊土地是「中華民國(台灣)」,態度用詞都相當謹慎,從未自稱是「台灣國」的總統。然而,每逢台灣藝人在大陸的工作權因為認同議題受阻時,卻要台灣藝人勇敢站出去,而自己則躲在安全區高喊民主自由。

無論是演藝人員還是平凡百姓,我們都希望在大陸發展工作的台灣同胞能有「不受認同迫害的權利」。可是,事實上,兩岸認同的零和賽局不是只有在檯面上,在對岸的生活及工作場域中到處都是,就連在台灣的許多人都要表態才會被關注,才會被大讚「這才是愛台灣!」

蔡英文總統,別再站在「張鈞甯們」身後了,也別只讓支持您的台獨藝人獨自奮戰,出來面對吧!請蔡總統大聲地回答:「妳台獨嗎?」

台獨 蔡英文

延伸閱讀

陸女星連沾吳亦凡、張鈞甯 三部新戲全刪成最慘受災戶

張鈞甯因「我國」被出征 蔡英文:對兩岸無正面意義

心疼女兒盼她「不要勉強」 張鈞甯媽喊話:不適應就回來!

張鈞甯聲明認同中國人 劉樂妍揭「台灣人不愛國」原因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布林肯與美中台

繼去年六月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二度訪中,與上回雙方商定不同的是,此次是應中方之邀來訪,這可從硬體與軟體的結構來加以分析...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