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一券萬用?振興券的十大誤解

圖為行政院去年發放的振興三倍券紙本券。圖/行政院提供
圖為行政院去年發放的振興三倍券紙本券。圖/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正以去年振興三倍券的「成功經驗」為基礎,推動五倍券,希冀拉提內需、振興經濟;總統蔡英文也表示對於行政院目前規劃方向的支持與肯定。決策樞紐所在之「成功經驗」,來自經濟部估算振興三倍券之1349億經濟效益。

當知,三倍券為行政院振興經濟重大施政,經濟部為行政院所屬中央二級機關,豈會交出三倍券無效、施政失敗的政策評估報告?振興三倍券之1349億經濟效益,實所謂「上下交相賊」之作,棄之可也。君不見,審計部(非行政院所屬)對於三倍券效果評估之不假辭色?

目前外界對於振興券與現金比較的討論多有誤解,以下為其犖犖大者。

誤解1:振興券不能存。

振興券當然可以存;每一塊錢振興券,都可以透過減少一塊錢現金支出來跟自己「兌現」,然後把所減少的現金支出存下來。

誤解2:振興券有使用期限。

領取振興券後,只要在使用期間內,將券額透過上述 #1 的方式兌現存下來後,並沒有使用期限的問題。

誤解3:振興券有「循環效果」;商家拿到後也可以用振興券。

現金也有循環效果;商家拿到現金,不僅可以循環使用,還一定更好用。

誤解4:振興券可以有加碼,帶動更多消費。

商家一年365天,每天皆有各種「加碼」,屬於一般商業折扣行為;相較於振興券,現金可以省下兌券成本,商家或願意給更多加碼的「好康」。

誤解5:振興券比現金更能刺激消費。

在疫情下有能力儲蓄的個人,收到振興券或現金,實質購買力等幅提升,對其消費刺激效果相同;因疫情影響無力因應日常生活所需的個人,收到振興券或現金,皆會全數用於消費,對其消費刺激效果亦相同。

誤解6:發現金會造成儲蓄率變高。

儲蓄是本期有能力消費而不消費、移作下期消費的部分;承上討論,振興券與現金對於刺激消費效果相同,則對於儲蓄的影響也會一樣,並沒有發現金使儲蓄增加的道理。

誤解7:日本去年發放現金,儲蓄率較前1年提高許多。

台灣去年發放振興券,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0年國民儲蓄率為37.85%,自1988年以來最高、較2019年大幅增加了3.15%。

誤解8:振興券比現金更好。

去年三倍券期間,傳出消息有人以2,800元出售3,000元三倍券;未曾聽聞任何人以高於3,000元價格購買3,000元三倍券,這證明現金較消費券「更有價值」。如果振興券比現金好,央行應廢新台幣、以振興券代之。

誤解9:振興券最難得的地方,在於這是「全民參與式」的經濟。

市場交易的本質就是「全民參與」,市場不會挑選交易對象;交易利得決定是否交易,振興券或現金只是交易的媒介。

誤解10:振興券「好領、好用、好刺激」。

現金「更好領、更好用、更刺激」。

新冠肺炎 疫情紓困

延伸閱讀

攤販不收、改發現金? 網友點五倍券「1關鍵」批:大企業爽賺

好好在家/五招彈力帶健身 不用出門也能維持好身材

振興券等同現金? 立委許淑華批:那何不直接發現金

影/立委提真鈔戳記當振興券 官員:回流機制無法執行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為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