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大陸陣前換將 美中談判恐淪為批鬥會

新一輪的美中貿易談判有望於近期舉行,《華爾街日報》卻報導,本輪大陸談判代表將由胡春華取代經驗豐富的劉鶴。若消息屬實,中方改換毫無經驗的代表上場,意味著中共態度轉為強硬,美中談判恐淪為批鬥大會。
川普執政時期對中發動貿易戰,中國對美出口最高約有3700億美元商品被課徵懲罰性關稅,直到2020年1月16日,中美完成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讓貿易戰暫歇。根據協議,中國承諾在2020年與2021年間,增加對美國商品採購量,以2017年的1860億美元為基礎,加購2000億美元商品。
即使中方有意履行承諾,然遇到新冠疫情使得採購不如預期,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為止,中國距離首階段採購承諾標準仍有約25%差距。以中國進口量計算,農產品達成比例最高達85%;製造業商品71%;能源產品僅67%。
貿易戰對美國並未得利,川普卸任前的重大制裁大陸措施,反成為拜登對北京當局談判籌碼,拜登政府縱然想調降關稅,必藉此要求中國進行更大的結構性改革。
美國貿易代表戴琦近期先要求中國遵守規則,又於眾議院聽證會上表示,現行法律只尋求保護受到損害的美國企業,而不是預測並防止損害。暗示美國有可能制定新法,應對中國威脅。
劉鶴為習近平親信,留學哈佛又長期從事經貿事務,與美國產學界關係良好,係與美國經貿談判最佳人選。劉鶴雖達成美中談判,不過國內仍有不少批評協議喪權辱國的聲音;加上明年將年滿70歲,已屆中共領導層級的退休年齡;且傳出強硬派秦剛將接替長期擔任駐美的崔天凱,提高北京調整對美人士的可能性。
被點名的接任人選胡春華,同為國務院副總理,十八大期間與孫政才接任政治局委員,曾被視為接班人,惟在孫政才因貪腐被罷黜,與團派屢遭打壓後,胡轉趨低調。此時再度受到「欽點」,顯示擁有年齡優勢的胡春華前景看好,有機會成為下任總理。
胡春華副總理主要分管三農、扶貧與救災等工作,盡管也有涉及經貿,亦擔任過經貿大省廣東省委書記,實與國際經貿與外交領域有相當的距離。直接交付其最重要美中貿易談判,頗不尋常。
當然,國際談判也有名義上的主談者不負責討論細節,而是由其他成員談判後,進行最後的簽署。只是美中貿易談判顯然不是屬於這一類,雙方主談者分別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首長-美國貿易代表,與中國的國務院副總理,二者均相當熟捻二國經貿事務與規範,親自上陣談判,擔負最後的成敗。
倘改由胡春華擔任美中貿易談判的主談者,將對上精通國際貿易法的戴琪,曾在USTR擔任負責中國事務律師,負責美國在WTO對中國提出的爭端訴訟,深知中方的各項問題,胡勢必難以招架。
本文以為,此舉可能代表中方的談判態度丕變,在自身無法落實第一階段協議;又不願意承諾改革國企補貼、國內監管與市場全面開放等進行結構性改革;且美國對華為等出口管制放鬆的可能不高下,乾脆比照三月的阿拉斯加會談,重演戰狼式外交,對國際外交即使沒有進展,卻仍有大內宣之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