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心理迴避!自覺面對威脅時 你會陷入「戰、逃、僵」哪種反應?

示意圖,非當事人及事物。圖片來源/ingimage
示意圖,非當事人及事物。圖片來源/ingimage

化焦慮為力量:轉換觀點、接近、校準

想像你在深夜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寄件者是與你有過許多衝突的某人,比如上司、親人、父母、密友,或是孩子。當看見電子郵件主旨寫著「我們需要談一談,這很緊急」時,你的焦慮立刻升高,這時可能會採取下列三種方式其中之一。有些人感知到不適時很可能會衝動反應(也就是戰)。當你用衝動反應來迴避時,會不惜一切代價排除潛在威脅,這其實是你的焦慮。所以,如何透過反應性迴避(reactive avoidance)降低焦慮呢?你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迅速寫好並送出一封輕率的回信。當你按下傳送時,就覺得好多了(至少我是如此!),但是第二天早上往往會很後悔,因為你很可能說了非自己本意的話,或者你確實是那個意思,但用了很沒禮貌或不恰當的方式表達。

或者,你可能陷入退卻(也就是逃)的迴避形式中。當你退卻迴避,會設法遠離潛在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根本不會打開那封電子郵件。你放下手機,打開電視分散注意力,在電視前放空讓自己覺得好多了。可惜衝突沒有長腳,第二天早上它還是在那裡,這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焦慮。

最後,有些人面對潛在威脅會不作為(也就是僵)。如果你不作為,最終會被潛在威脅困在原地。你發現自己陷入困境,不知道該怎麼辦,也許只是盯著手機瞧,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僵的生理反應,與戰或逃略有不同,但這樣的迴避形式確實暫時會有幫助。

不論你偏好哪種迴避形式,這三種反應(衝動反應、退卻、不作為)的運作全都是心理迴避,因為它們是對自覺威脅所產生的反應,讓你暫時感覺好過些,卻會帶來負面的長期後果。

重要的是,別忘了這些迴避形式未成定局,你對自覺威脅的應對方式可能會依照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比方說,我在工作上傾向於採用反應性迴避,但遇上人際衝突則是退卻迴避。全職媽媽露西亞對丈夫生氣時,常常會退卻,可是對象換成她的孩子,就變成衝動反應。重點不在於用什麼方式迴避,而是迴避會讓你陷入困境。

但迴避不一定總是勝出。另外還有一條勇敢之路,你可以在此學習將焦慮化為力量。你會在本書PART 2對退卻這種迴避形式有更多了解,它往往發生在我們陷入思考困境時。你會學到如何轉換觀點(shift),幫助你跳脫非黑即白的思維,進而克服思考造成的迴避。本書PART 3會討論用衝動反應來迴避。你會學到如何接近(approach)不適,克服這種類型的迴避。方法是為自己擬定計畫,正面迎戰你的迴避,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最後,你會在PART 4了解以不作為來迴避,比如待在你知道行不通的戀情中,或者繼續從事你不喜歡的工作。你會學到如何讓自己的行動與對你最要緊的事物(你的價值觀)校準(align),如此才能克服這類迴避。

圖為《大膽行動:哈佛心理學教授破解負能量,改變人生三步驟》書封。先覺出版社提供
圖為《大膽行動:哈佛心理學教授破解負能量,改變人生三步驟》書封。先覺出版社提供

雖然本書是按順序寫作,但是這三種不同的大膽行動無須按特定順序執行。該用哪一招,取決於你陷入哪種困境(比如轉換觀點對退卻尤其管用,接近則是我克服反應性迴避的首選),但是當你變得更勇敢之後,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同一天以不同方式讓三種方法輪番上陣。這些章節不僅會告訴你迴避如何讓人陷入困境,也會說明每一類迴避背後的科學原理,並指出通往勇敢的道路。

(本文出自《大膽行動:哈佛心理學教授破解負能量,改變人生三步驟》,先覺出版社,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地震一直來 80歲爺爺社區中庭搭帳棚不敢回家

台灣4月23日凌晨發生2起大規模地震,這個月地震頻繁,許多民眾驚魂未定,花蓮地區更有許多大建物坍塌。精神科醫師表示,地震...

三重滅門女婿被捕緊抱愛犬「糯米」 心理師列10點解析:跟背叛、歸屬感有關

人際的孤立和疏離,使得寵物狗成為他「歸屬感」重要來源,因為狗兒總是繞著主人轉。當然暗黑一點,律師的說法是博取同情票。

結婚8年「終於成功做愛」…人妻鬆口氣:我不暈了 下周就去辦離婚

本來看到成功做愛,應該要歡呼的,但這句話卻讓我的心情瞬間凍結,像是被一桶冰水從頭淋下一樣,「怎麼會?難道過程很不愉快?我記得老公是比較安靜,但還算蠻體貼的啊,一點都看不出來感情不好,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啊?」

半伴依戀/精神操縱?PUA?「愛情轟炸」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還是裹著糖衣的炸彈?

你是否曾經遇過某個人,認識的時間不長、在還沒有很了解彼此的狀況下,他就對你展現出強烈的興趣、把你捧得高高的、說你想聽的話、而且他好像時時刻刻都想跟你在一起,兩人的關係濃得化不開;從他炙熱的眼神與甜蜜的口吻傳達出:你就是他的理想型、生命中的唯一,他將你視為最尊貴美好的王子或公主;他說願意為你付出一切、愛你、照顧你、不讓你受委屈。

別再燃燒自己、點亮別人…心理師傳授3招 練習卸下不屬於你的責任

想要照亮別人並非只能燃燒自己,你可以在照亮自己的同時也照亮他人,學習成為關照自己也關照他人的亮光,而不是燃燒殆盡就沒了的蠟燭。

「他又說要傷害自己了,怎麼辦?」面對憂鬱症患者 身為陪伴者的你可以做這三件事

根據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的說明,憂鬱症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可能是家族遺傳、創傷事件、壓力反應、悲觀性格、身體疾病、其他精神疾病等等因素;因此,治療憂鬱症需要一段時間,可能從好幾個月到好多年,這是場長期抗戰,不只是憂鬱症患者辛苦,對於陪伴者來說也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