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登BBC專訪 蔡總統:不排除北京侵略 但很大可能得以維持和平

準總統發聲了!立院審國會改革法案爆衝突 賴清德凌晨貼文籲回歸理性

周末晴朗山區午後陣雨 下周二起梅雨鋒面徘徊 防劇烈天氣

國稅局查不到? 漏報中國大陸所得恐遭處罰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民眾如果前往中國大陸地區任職或進行投資,而產生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綜合所得稅。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民眾如果前往中國大陸地區任職或進行投資,而產生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綜合所得稅。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民眾如果前往中國大陸地區任職或進行投資,而產生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綜合所得稅

國稅局說明,綜合所得稅是採自行申報制,有所得就需申報,民眾在報稅期間期間,利用電子憑證查詢、下載的所得資料,或向稽徵機關辦理臨櫃查詢的所得資料僅供參考,仍須自行核對,如果有未在國稅局提供查詢範圍內的所得,也應誠實申報,以免受罰。

官員指出,尤其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不在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資料範圍,當民眾有大陸地區來源所得時,仍應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自行填列所得發生處所的名稱和所得總額,並以財政部每年公告的新台幣與人民幣的折算率換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徵綜合所得稅。

財政部表示,每年度公告新台幣與人民幣折算率是以美元為計算中介,計算方式為新台幣兌美元的年平均匯率,與人民幣兌美元的年平均匯率計算,而2022年度新台幣與人民幣的折算率是4.4144比1。

國稅局舉例,日前查獲甲先生在申報2020年度綜所稅時,短漏報大陸地區薪資所得,經國稅局補徵稅額60萬元,並處罰鍰10萬元。甲先生申請復查,主張因國稅局網路查詢所得資料不全,導致漏報所得,不應被處罰。

官員解釋,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不屬於稽徵機關提供所得資料範圍,納稅義務人如果有大陸地區所得,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申報,並無減免處罰標準免予處罰規定的適用,駁回甲先生復查申請。

另外,北區國稅局提醒,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營利事業列報第三地區公司投資收益時,源自轉投資大陸地區公司或事業分配的投資收益部分,也視為大陸地區來源所得,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報繳所得稅。

其中,大陸地區投資收益在大陸地區及第三地區已繳納所得稅,可自應納稅額中扣抵;但扣抵數額合計數,不得超過因加計該筆投資收益依台灣地區適用稅率計算增加的應納稅額。

國稅局 報稅 所得稅

延伸閱讀

繼承了遺產稅卻付不出來怎辦? 專家提「兩方法」:不動產抵繳有其風險

營業稅扣抵更改 注意時限

父母心疼失業兒 幫忙「代繳房貸」遭國稅局盯上

健保、國民年金都他在繳 弟偷報扶養「搶免稅額」嗆一句話引網怒

相關新聞

薪水要繳的稅一毛錢都很難省!他不藏私公開「7個節稅方法」

五月份是報稅季節,雖然繳稅是好國民應該盡的義務,不過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還是繳的很心痛,尤其隨著本業年資累積,薪水有一定漲幅,同時手上存股或是基金部位持續累積之後,就會發現繳的稅更多更痛了,好想了解多一點的節稅方式阿!

5月報稅大魔王最後一天!網路申報開放到今晚12點 完整流程管道一次看

2023年報稅季快結束了,還搞不懂怎麼報稅?還在為如何減稅而苦惱?《聯合新聞網》統整了最詳細的報稅指南,從報稅流程、方式到省稅撇步,一一解答您的疑惑!

綜所稅50萬戶尚未申報 國稅局31日加班收件

綜所稅結算申報將在明天截止,截至29日,已有593萬件完成申報,若以總申報件數約645萬件換算,仍有50多萬戶未報稅;財...

忘記還是害怕想起來? 報稅剩三天還有逾80萬戶未申報

報稅倒數三日,財政部今(29)日統計,截至5月28日,共約562萬戶完成申報,以去年共645萬戶估算,還有約83萬戶、約...

手機報稅衝破140萬件 80萬戶晚鳥族可多利用

綜所稅結算申報倒數計時,截至28日,已有逾562萬件完成申報,其中,採手機報稅者超過140萬件,超出預期。若以總申報件數...

稅稅唸學堂/可領衛福部補助,卻不能報稅?夫妻做試管嬰兒花38萬元,國稅局拒列醫藥費

陳姓夫婦(化名)109年治療不孕,找上台北市一家婦產科診所,總計花費38萬多元,列舉扣除醫藥及生育費,被台北國稅局剔除,補綜所稅7.8萬多元。陳先生直說不合理,該家診所名列衛福部的試管嬰兒補助醫院名單,卻被國稅局說不合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