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考教甄先「撒錢」...考生年花2萬、考到看身心科 為何如此折騰

壓在樑柱下…7歲男童遺體尋獲 嘉義太保惡火一家七口母子3死

吃肉不健康?營養師盤點「牛羊豬雞肉營養圖鑑」 挑選這些部位少負擔

陸船翻覆致死案兩岸仍無共識 徐巧芯:應公開雷達資料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漁船翻覆,致二名陸人死亡,至今兩岸仍就責任歸屬、後續事宜談判。國民黨立委徐巧芯今建議,公開所有證據、資訊,有助雙方溝通,雙方善了,基層海巡弟兄執法壓力下降,國人出海的壓力跟風險下降,這是在保護台灣自己人,不是像民進黨講的關心此事都是中共同路人。

針對事件發生後,雙方談判仍無共識,徐巧芯今受訪指出,如果要談共識,應把所有證據公開,兩岸所有民眾都可看到,資訊公開有助雙方溝通,如果資料都不拿出來、閉門會談50次都沒有結果。

徐巧芯建議,因為沒有畫面,海巡基層人員第一時間上呈給上級的報告應該要公開。她有拿到相關報告,她研究後,發現雷達部分是有的,且早就上交了,不要用示意圖,應該用雷達,比方說收到長官要求前往臨檢大陸漁船,看到對方開始加速時,代表雙方開始追逐,碰撞後對方船翻覆,船一定是停下的,透過雷達可以還原。即使看不到影像,這是為什麼海巡基層第一時間可以寫出完整報告,那不可能靠人為記的,代表可以從雷達圖推論出事實真相。

徐巧芯進一步說,再來要回溯當時狀況,包括送醫時間,比方說大陸船幾時翻覆,後續何時送醫,這些是關鍵,會影響後續談判溝通、責任如何歸屬。其次是通聯紀錄公開,根據她掌握到的是,基層人員第一時間就通聯上報,過程如何描述案件,應該公開讓大家知道。

徐巧芯表示,再來是船體撞擊報告,應該可以做些檢測,了解陸船翻覆跟我方海巡碰撞有無關聯。如果能把上述資訊公開,即便非常遺憾沒有影像,但可以更靠近真相一些。她希望下周一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過程中,官員不要千篇一律講聽過的話,應用事實證據來說話,才能讓這事情更快處理,雙方善了,基層海巡弟兄執法壓力下降,國人出海的壓力跟風險也能下降,這是在保護台灣自己人,不是像民進黨講的關心此事都是中共同路人。

徐巧芯也批,管碧玲應下台,沒有海巡相關專業,讓管碧玲掌海委會有酬庸性質,發生事情後如果能夠有效處理,公開事實真相,坦誠面對,只要處理得好,仍是優秀政務官。但管碧玲說詞反覆,到底有無碰撞拿所謂第三人責任險推託,是否往過失致死偵辦,一下說是,一下不承認,都讓大家看到民進黨如果都是任用管碧玲這種人當政務官,國家怎麼管得好?

徐巧芯認為,海委會這麼重要的單位,轄下有海巡署,在兩岸之間高風險地帶,必須要有審慎政治判斷,也要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看目前協商,管碧玲完全處理不來,事實真相也不向外界說明,臉書發文又刪文,反覆態度也讓大家覺得管不是適任海委會主委,520後續任的可能性很小。

兩岸關係 徐巧芯 民進黨 海委會 海巡署 管碧玲 金廈海域

延伸閱讀

管碧玲周一立院專報藍嗆絕對有動作 綠營甲動因應

管碧玲嗆內政委員會 洪孟楷:不道歉 周一絕對有動作

管碧玲臉書轟陸船翻覆案專報名稱 高金素梅曬一圖打臉批:傲慢無比

徐巧芯批進口蛋恐致癌「謀財害命」 農業部提告結果3月21日揭曉

相關新聞

無共識!控海巡扭曲事實 陸代表返陸

大陸漁船在金門海域翻覆兩死案,兩岸代表十五場協商談判仍未達共識;陸方代表前天緊盯海委會及海巡署官員在立法院專題報告及答詢...

海巡署長還原執法過程 周美伍:怎可能沒影像

大陸快艇非法越界金門海域翻覆事件延燒,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昨天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答詢表示,碰撞和撞船不同,登檢過程本身就是持續調整位置、持續碰觸的過程,碰撞是必然;她接受國會監督,但必須捍衛海巡執法立場。不過,管碧玲坦言,海巡第一時間說明的社會溝通確實不足。

獨/立院今攻防陸船翻覆案 陸方代表隔海緊盯直播 不滿管碧玲「硬凹」

陸船翻覆釀2死案,今天聚焦在立院攻防,陸方代表與海巡署官員今暫停協商,陸方人員上午都待在金門飯店內觀看直播,全程緊盯,據...

陸船翻覆案 海委會專案報告立院定調「撞船」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安排「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專題報告並備詢。會議一開始,藍綠立委為了程序問題登記發言順序...

管碧玲傳訊高金「失禮」 海巡報告還扯原住民同仁升遷?

陸船翻覆事件延燒,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安排「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專題報告,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卻將書面報告名稱...

陸船翻覆案 戰場今移到立院

報告結果 左右本案後續發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