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蕩犬侵害野生動物嚴重 學界與野保團體網路連署發聲
農委會將在今年針對全台9個熱區,啟動遊蕩犬隻移置試辦計畫,降低遊蕩犬隻對野生動物干擾以及人犬衝突;但動保團體有意見,日前在凱道抗議,也遲遲未與野生動物保育團體溝通,野保團體在網路串連發聲,短短一天數十學者、團體響應,個人連署超過3000人,呼籲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不應該受到遊蕩犬的侵擾,希望政府回歸源頭管理,否則恐怕花了人力、經費,卻無法解決問題。
農委會6月6日與動保團體進行會議後,做成要求林務局兩周內依實務及行政量能,再精準規劃執行區域;農委會林務局表示,目前仍在討論中,尚未有具體結論。
野保團體昨發出「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受遊蕩犬侵擾改善試辦專案計畫」四點訴求與聲明,要求試辦計畫的區域劃定、成效評估、犬隻移置,皆須有生態保育與動物福祉專家共同擬定;其次,要求試辦計畫應有長期規劃,農委會應重新檢討現下遊蕩犬隻管理政策;三,認同強化飼主責任,但在有限經費下,應著重於避免試辦區內野生動物受到侵擾;希望藉由此次計畫公私合作,讓政府與專業保育團體成功改善遊蕩犬侵害問題、守護人民及野生動物。
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創辦人劉偉蘋表示,大量犬貓遊蕩嚴重侵擾野生動物是事實,各種問題叢生,不僅國家承受多,也有很多人犬衝突、國賠案,會發起連署,某個程度是在求救,希望移置計畫回到專業,若野生動物保育團體繼續安靜、沉默下去,對不起被咬傷咬死的石虎,還有穿山甲、白鼻心等動物。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顏士清表示,這幾年野生動物受到遊蕩犬的危害情形明顯增加,不僅野生動物,人被攻擊的案件、魚塭被干擾,雞舍的雞被咬死頻繁,衝突太過嚴重,終於農委會編了經費規劃了9個區域,試辦遊蕩犬移置,但至今尚未聽取野保團體的建議,也未討論細節,憂心最後執行走向,最後仍沒有改變野生動物的困境。
顏士清表示,陽明山是被台北市大都會包起來的山區環境,是北部低海拔的保護區,像是麝香貓這樣的物種,陽明山很多,但常遇到麝香貓、鼬獾、白鼻心被遊蕩犬咬死,陽明山只要遊蕩犬出現頻度太高的區域,哺乳動物、野生動物就會下降,比如靠近山腳下的硫磺谷、鳳凰谷等區域,整個林子都是狗,野生動物區域性的完全消失;他去年、前年也到壽山進行研究,當地山羌已無多,這四五年間,山羌少了九成,僅剩下50、60隻,跟遊蕩犬數量變多有直接關係,這趨勢繼續下去,山羌也會滅絕。
他表示,他也曾做過遊蕩犬的健康狀況研究,這些犬隻生存率不高、 身上帶有疾病、皮膚病,血鹼值也異常,人與野生動物受侵害、遊蕩犬也過不佳,現在是三方全輸的狀況。連署短短一天,數千人加入,還有教授以及各團體,過去許多教授都專注進行研究,也很少發聲,至少在這件事情,請外界能夠尊重專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