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桃園棲地小燕鷗減少 草漯沙丘0隻

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每年4月中旬陸續飛抵台灣海岸育雛。桃園市野鳥學會昨發布今年調查結果,草漯沙丘「1隻不剩」,白玉沙灘、大潭藻礁G1及G2區的成鳥及雛幼鳥數量也不如以往,凸顯棲地減少的隱憂;不過,竹圍漁港數量增加不少,已成重要繁殖地。
桃園市野鳥學會調查發現,桃園首座地質公園內的草漯沙丘,去年有105隻小燕鷗成鳥,疑因大潮沖掉鳥巢,導致今年小燕鷗不再利用此區繁殖,數量為零,減少最多;白玉沙灘、大潭藻礁G1和G2區也僅剩個位數。
理事長劉義仁推測,包括淨灘、浪犬入侵、天敵、人車干擾、惡劣氣候、風沙侵襲及適合繁殖地域不足等因素,都影響小燕鷗繁殖。鳥會呼籲各界關懷環境生態。
劉義仁說,雛幼鳥保護色佳,善於躲避天敵,親鳥餵食才現身,調查時不易發現,因此雛幼鳥數量會明顯低估,族群總數也會低估。另,去年7月中調查,小燕鷗多已孵化,甚至南返,因此今年提早3周進行,差異在巢數會較多,雛幼鳥數會較少,因為有些尚未孵化。
桃園市野鳥學會今年動員40位義工,調查39公里海岸線小燕鷗生態,共發現成鳥168隻、雛幼鳥43隻及孵化中巢數29個,和去年調查相比,成鳥減少40隻、雛幼鳥增加8隻、巢數增加10個。大園區竹圍漁港則有129隻成鳥、41隻雛幼鳥。
點我前往:https://www.facebook.com/udnpet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