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森林公園鳳頭蒼鷹育雛直播 一窺保育類猛禽生態

大安森林公園不只是台北的都市綠洲,更是生態與環境教育、探索自然的基地之一。全聯「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長期致力於生態復育及推廣,今年繼「螢火蟲季」賞螢活動之後,再度啟動鳳頭蒼鷹育雛監測直播計畫,與台灣猛禽研究會攜手觀察育雛狀態,更提供24小時直播與精采畫面,讓大眾一窺保育類猛禽育雛的過程。
每年3到6月是台灣北部鳳頭蒼鷹的繁殖期,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楊平世表示,大安森林公園鳳頭蒼鷹育雛直播計畫自2017年開始,今年已邁入第6年。在公園中,鳳頭蒼鷹可說是食物鏈頂層的生物,是鼠類或野鴿的天敵,透過YouTube直播與官網、facebook粉絲團的影片分享,可以看到鳳頭蒼鷹捕捉哪些獵物為食、親鳥撫育幼鳥的溫馨畫面。透過直播蒐集的資料,更可以讓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專家們做深入研究。鳳頭蒼鷹育雛直播曾在2020年創下超過1,100萬人次的曝光率,吸引大批鳥友及民眾關注。
台灣猛禽研究會秘書長蔡岱樺指出,鳳頭蒼鷹一巢約生1至2顆蛋,一年只繁殖一次,並對巢區有極高的要求,在大安森林公園能有一巢,更形珍貴;大安森林公園內樹木高、樹林面積夠大,也才能有足夠的生物量維持鳳頭蒼鷹一家的進食需求,加上附近小公園、行道樹及校園串起的綠帶,更能為鳳頭蒼鷹較穩定的育雛地。除了育雛,大安森林公園也是都市鳳頭蒼鷹覓食、休息的好選擇,長期駐點的鷹友透過花紋辨識,判斷至少有10來隻鳳頭蒼鷹都曾在此出沒。不只鳳頭蒼鷹,大安森林公園上空能看到的猛禽也越來越豐富,包括大冠鷲、東方蜂鷹等。
蔡岱樺說,24小時直播原先是為了研究觀測猛禽育雛行為,隨著公民科學普及,社會大眾一同參與生態觀察,更有助於凝聚大家的關注與愛心,提高生態保育教育的發展。鳳頭蒼鷹育雛直播必須等到雛鳥孵出7~10天後才能架設攝影機,還要視天氣溫度與降雨狀態而定,以免母鳥離巢過久而導致雛鳥失溫或過熱。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與台灣猛禽研究會自去年起,將鳳頭蒼鷹育雛過程製作成漫畫專欄,未來希望推出科普漫畫書,讓大眾都有機會認識都市中求生存的猛禽。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以「營造台灣的紐約中央公園」為目標,近年來成功復育螢火蟲傳為佳話;5月初剛結束的「螢火蟲季」共吸引9,090人次賞螢,有超過300位志工服勤。
點我前往:https://www.facebook.com/udnpet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