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研究所「碩博合開課」突遭教部縮限 大學教授不滿:當我們幼兒園?

田馥甄無緣音樂節…大陸演出遭取消真相曝光 經紀公司全說了

小插曲引關注!布林肯離京前突訪唱片行 外媒解讀有1象徵意義

洪蘭/感恩擁有的 不羨慕沒有的

洪蘭
洪蘭

朋友十萬火急找我,說她擔心她的媳婦得了產後憂鬱症。原來媳婦在生產時血崩,差一點死去,幸好現在醫術發達救了回來。但是不知是不是這個緣故,媳婦對孩子不親,原先計畫親自哺乳,現改為喝配方奶。她聽說母親要在第一時間跟孩子肌膚接觸,才會產生親子聯結,她擔心媳婦以後會不愛這個孩子。

我說不會的,親子聯結沒有坊間傳的那麼嚴重,有些孩子出生時有黃膽,需在醫院照日光燈,不能馬上抱回家;早產兒也需要在保溫箱中住上幾天父母才能抱在手,只要對孩子的生理和情緒需求有反應,母子自然連心,完全不必擔心短暫的分離。

倒是創傷後壓力徵候群(PTSD)會和產後憂鬱症連在一起,只是常被忽略。產婦的PTSD有一點像車禍後,很多人看到汽車就怕,不敢開車,甚至不敢坐別人的車,有些難產的產婦會不想看到嬰兒,因為嬰兒就像車禍的汽車,會勾起她創傷的回憶。這現象在三千年前的《左傳》中就有記載。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遂惡之」。武姜生鄭莊公時難產,差點送命,所以討厭莊公,喜歡小兒子段,要立段為國君,但鄭武公弗許,母親便幫助弟弟篡位(這就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出處)。

心理學上有個「框架效應」,即同一件事,因表達的方式不同,效果不同。例如一個新藥如果說它的藥效是九十%,很多醫生會用它,但如果說對十%的人無效,醫生就不會用它。同一個事件,看法決定它的成敗,情境決定它的對錯,禍福是相倚的。

我所知道最離奇的一個生產過程是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個神經科的醫生,她在卅六歲時懷孕,懷到卅七周時,胎兒沒有長大,醫生懷疑是死胎,要她引產,她不肯,拖到卅九周時,胎兒還是沒長大,無奈何,只好去做引產,但是催生針打下去,她陣痛一下又不痛了,生不下來只好開刀,想不到胎兒取出來是健康的,她高興極了,但醫生馬上告訴她,她卵巢上有個很大的腫瘤,懷疑是卵巢癌,問她要不要順便切除。她想好不容易孩子活了,自己又要走了,為了想看孩子長大,便決定馬上切除。醫生在動刀時,發現原來只是個包在卵巢外面的纖維瘤不是癌症。經過幾番折騰,她終於可以抱孩子回家了,但回家沒二周,她又因肺血栓去住院。

一般人碰到這種接二連三的倒楣事可能就要得憂鬱症了,但她沒有。她說:沒有失去,就沒有重獲的喜悅;我以為失去這個孩子了,想不到竟是個健康的寶寶;我以為得了癌症,活不了了,想不到是良性的瘤;血栓會致命,但我活了過來,這麼多的好事發生在我身上,我為什麼要憂鬱呢?

失而復得的喜悅超過最初獲得時,因為人在失去後,才會珍惜。很多人因害怕失望而不敢期望,那是錯的,期望會增加喜悅的強度。對已經發生的事要學會放下罣礙,人要感恩擁有的,不去羨慕沒有的,才是生活的正道。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媳婦 憂鬱症 胎兒

延伸閱讀

首創羊水療法 科學家培育出微型器官

台東懷第6胎孕婦家中OHCA 義消丈夫CPR、救護隊接力救2命

坐月子逾30天沒洗頭!她遭「5美髮店」打槍 網一面倒不挺:觀念太落後

又遇機上產子!孕婦於台北飛曼谷班機分娩 機長離開駕駛艙親自接生

相關新聞

陳亮恭/蜉蝣舞翩翩,剎那花開盡

隨著年齡漸長,生命逐漸衍生煩惱,人生諸多煩惱以生死為最,或說煩惱的源頭多與生死相關,可能苦惱於生命的意義、生死之間的未竟...

廖元豪/大法官可讓死刑爭議跳脫零和對抗

憲法法庭就「死刑合憲性」爭點,廿三日進行言詞辯論。各方的意見交鋒精彩,法學論點有理有據。由於憲法並未明確禁止死刑,而支持...

葉銀華/治理之鑰:企業敏捷性

為什麼有些企業在面對變動的經營環境仍然成長,有的企業卻衰退、甚或被淘汰?此問題的答案就是企業敏捷性(agility)差異...

葉金川/醫療平權與醫學中心

廣設醫學中心並不能達成醫療平權,只是一點一滴腐蝕了辛苦建立的醫療體系。

蘇益仁/台灣生醫產業何去何從

新政府團隊已經逐漸就緒,很多人特別關心台灣下階段創新及經濟產業的發展。在經濟產業方面,台灣在資訊科技方面經過台積電等四十...

嚴震生/川普孤立主義的歷史傳統

前一陣子當川普的民調超越拜登,特別是在幾個搖擺州都領先時,全世界都在擔心這位有可能贏得大選的前任總統,是否會像過去一樣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