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翠玲/回望2023──不確定的年代

2023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舉行會晤,就加強交流聯繫達成共識,但是兩國在地緣政治等領域的對立局面並未得到改變。(法新社資料照)
2023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舉行會晤,就加強交流聯繫達成共識,但是兩國在地緣政治等領域的對立局面並未得到改變。(法新社資料照)

辛翠玲
辛翠玲
二○二三年,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劇烈變化中的一年。從地緣政治的張力到經濟合作的新趨勢,在在衝擊既有結構與秩序。這一年我們也見證了許多關鍵事件與一個多變且重構中的國際局勢。

一、地緣政治與大國角力:從對抗到共存

二○二三年是中美關係的轉折點。年初,兩大國在貿易、科技、地緣政治等領域的緊張關係達到頂點,使全球政治經濟面臨巨大壓力。年中,G7集團開始調整對中政策。既持續抗中,但也訴求不脫鉤、去風險。年末的習拜二會之後,中美展開對話,尋求管控衝突之道。

二、地緣政治風險:科技戰與去風險

美中之間的科技戰未歇,尤其在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全球企業被迫因應,評估供應鏈布局,採取去風險措施,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例如,蘋果公司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印度和越南,台積電也將在美國和歐洲建設新廠。全球供應鏈持續重組。

三、全球化與區域化:區域經濟整合的興起

面對地緣政治的衝擊和全球化的不確定性,區域經濟整合與巨型自貿協定如RCEP和CPTPP成為另一種發展趨勢。這些區域經貿協定不僅加強區域內的經濟合作,也促進了跨區域貿易和投資。特別是在東南亞和亞太地區,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各國更加重視區域合作,以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

四、國際秩序:全球南方、BRICS的崛起與美元霸權的挑戰

全球南方崛起,BRICS金磚國家擴大陣容。這些南方大國不滿以西方國家為首的國際體制,主張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並尋求在國際事務中更大的發言權。與此同時,美元的全球霸權角色也面臨來自人民幣和其他新興貨幣的挑戰。本幣結算興起,人民幣的國際結算份額不斷增加。

五、科技、經濟與政治:能源轉型與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持續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產生影響。從勞動市場到國家安全策略,AI的應用正在重塑各個領域。另外,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全球能源轉型步伐加快,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技術領域;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首次達成推動石化燃料轉型的協議。

六、衝突與戰爭:從烏克蘭到加薩到台海

這一年裡,戰爭與衝突的消息不斷。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二年,戰況膠著。烏克蘭戰爭之外、年中又有尼日政變、以及年末的以色列與哈馬斯之戰等,這些衝突不僅對當地社會造成了嚴重影響,並波及全球政治經濟。此外,台海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對區域安全和國際秩序帶來挑戰。

結語:走向後霸權與後全球化

從大國角力到地緣政治風險,從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發展到國際秩序的重塑,再到科技轉型和衝突與戰爭,二○二三年的國際政治經濟情勢並不平靜。回望這一年在全球政經格局中留下的各種烙印,如何理解這所有的一切呢?持續不斷卻又力圖緩和的大國角力、進一步被挑戰的國際秩序結構、各種錯綜交織的新仇舊恨、迭出的大小衝突,橫空問世的劃時代科技─這是個在不確定、跌跌撞撞之中前進的一年,而或許這也是走向後霸權與後全球化世界的必經之路。

(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人民幣 烏克蘭

延伸閱讀

陸國台辦:望台胞認清「賴清德破壞台海和平的危險性」

馬斯克領軍率全球富豪大反攻 今年身價總計暴漲1.5兆美元

華為年營收估增9% 繳出近三年最佳成績

央視發布2023台海十大新聞 展現大陸對台軟硬兩手策略

相關新聞

魏國彥/野狗為患,怎麼辦?

「愛牠,就不要拋棄牠」,寵物店門口貼著這樣的招貼,人間「始愛終棄」的故事也在這裡發生。

薛承泰/撥亂而未反正的二度年改

二○一六年蔡政府成立年改會,聲稱一年內完成年改。當時筆者即預言,財務危機最大且最急迫者是勞保,民進黨是不會改的。八年過了...

李清志/都市裡的陶淵明

德國導演文溫德斯最近推出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感動了許多人。主角是資深日本演員役所廣司,他飾演一位東京的廁所清潔員,在...

辛翠玲/當中國電動車搶市 歐盟怎解?

過去兩年間,中國汽車出口超越德國與日本,躍居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囊括全世界電動車銷量的三分之二,掌握全球七十六%的電池生...

朱宗慶/表演藝術與「微笑曲線」

表演藝術的夢想之旅通常由三大核心要素支撐:內容、舞台和觀眾。這三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表演藝術團體成功與否的基石。首先...

楊志良/國人苦痛誰來愁?

台灣是國際上公認為戰爭風險最高的國家,但國人處變不驚,但卻有不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例如台灣有最嚴苛的低收入標準,只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