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方澳大橋斷裂釀6死一審判決出爐 4人過失致死、2公務員無罪

引眾怒!基隆清潔隊垃圾車進焚化廠 輾過睡車道黑狗竟直接開走

知名韓式炸雞店拒導盲犬入內!她訝異發生「在北市熱區」 業者道歉了

游梓翔/AI衝擊傳播業,你是80還是20?

AI毫無疑問已帶來了傳播的生態巨變。 路透
AI毫無疑問已帶來了傳播的生態巨變。 路透

游梓翔
游梓翔
AI人工智慧的發展正改變所有產業,包括新聞傳播業在內。今年的「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即將在台灣舉辦,AI這個正夯的話題當然不會缺席。

AI毫無疑問已帶來了傳播的生態巨變。新聞傳播業的主要產品是資訊或內容,當AI展現資訊處理和內容製作的強大能力時,勢必代表人類「創作者」的許多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而這將挑戰「原創」的定義,也可能讓原本伴隨著「創作者」的信任發生根本改變。

於是悲觀者更多將AI視為威脅而非機會。最近一份耶魯大學對企業執行長做的調查,甚至有百分之四十二的企業執行長認為AI可能摧毀人類,媒體業也被列在執行長們認為會受到AI最大影響的產業當中。

所以這意味著新聞傳播業將全面「自動化」,新聞傳播學也因此失去存在價值嗎?根據國際期刊出版者協會FIPP今年發表的《今日AI與媒體》報告,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聯社、路透社、彭博社、BBC等重要國際媒體,確實都納入了由AI產生的內容,例如天氣、運動、股市新聞。

不過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機器並不可能全面取代新聞傳播專業。曾任《華爾街日報》研發長,專精AI新聞的馬可尼在《新聞製作者:AI與新聞學的未來》一書中說得好:在新聞傳播業,機器無法取代人類的關鍵角色,AI帶來的其實是個「人機協作」的世界。

一些科技專家認為,機器與人,HI人類智慧與AI人工智慧之間,也存在著一個「八十/二十法則」。機器可以達成百分之八十的任務,經常已能帶來「夠好」的結果,但更多時候還需要人類的投入和判斷,才能完成另外百分之二十。可以說二十代表的是人類無法被機器取代的「關鍵能力」。

在資訊與內容製作過程中,機器可以做好很多機械性工作,如文字轉語音或語音轉文字、多種語言翻譯。AI也能替人蒐集整理資料,甚至提供分析建議。透過對創作形式、句型措辭的學習,機器還能學會創作的常用「套路」,這些都是八十。

那麼二十是什麼?人類有直覺、創意、情感和複雜的意義世界,這使HI的創作決定或意義詮釋和AI非常不同。AI即使能提供「夠好」建議,但人類創作要的是權衡作者、材料、情境與對象等因素下的「最好」。這是至今演算法所無法模仿的。八十不能滿足新聞傳播專業對資訊和內容的要求,我們需要具備二十的關鍵能力的人來為新聞傳播產品做好守門和把關。

但不是所有新聞來源都會納入這關鍵的二十。當新聞來源過度依賴自動化,就難逃AI犯下「低級錯誤」的風險。例如「AI胡謅」(AI-generated bullshit)指的就是AI可能「有模有樣說出不實的話」。AI還可能被刻意當作假新聞的生產器。這些都會進一步傷害社會大眾對媒體的信任。雖然媒體或社群平台也能運用AI來偵測假新聞,但是打假至今無法明顯勝過造假。不過假新聞充斥也讓新聞的「品牌」變得更重要,選擇可靠媒體更能確保AI會在HI的充分把關。

AI來了,新聞傳播實務界與學術界都必須適應這個新的傳播生態。作為創作者或是創作者的培養者,善用八十但發展二十的能力至關重要。作為媒體,在運用自動化工具的同時,更不能忽略二十的重要。當然作為閱聽人,如果不能明辨閱讀分享的資訊和內容,至少要慎選資訊和內容的來源,包括願意為結合HI與AI,創作出的更好資訊和內容付費。(作者為世新大學特聘教授、傳播博士學程教授)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②

人工智慧 假新聞 生態

延伸閱讀

百萬隻巨大蟋蟀席捲小鎮!撲天蓋地吞噬房屋街道 汽車駛過滿滿「嘎蹦脆」

心理學和經濟學讓你了解人性!不理性的行為如何影響決策?

舒夢蘭斜槓當保母?餵奶畫面曝光「萌到融化」

史上最貴一劑4900萬!天價罕藥SMA基因治療藥8月納保

相關新聞

廖元豪/聯合政府的藍白拖

明明大多數民意都期待政黨輪替,為什麼賴清德還能老神在在?為什麼民進黨在施政與政治人物品德上連番出包,卻似乎吃定多數民意根...

盛治仁/鑑往知來 一窺「消失的愛」

好友陳文茜最近出版了新書「消失的愛」,乍看書名會以為是談抒情小品,事實上這是去年她在重病下還堅持完成的創作,內容一點都不...

方祖涵/凱特琳.克拉克帶來的新狂熱

WNBA華盛頓神秘隊的主場在城裡最南端的娛樂體育競技場,僅能容納四千兩百名觀眾,是聯盟最小場館。雖然球季五月中才要開始,...

施振榮/從「微笑曲線」看表演藝術如何永續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老師,在四月廿九日於名人堂發表他對表演藝術與「微笑曲線」的看法,希望表演藝術界能因為...

蘇益仁/賴清德準總統的癌症三支箭

四月廿七日,賴清德準總統與政府團隊參加了健康台灣顧問團隊的最後一場結論會議,提出了多項未來方案,以確保健康台灣政策的執行...

劉維公/第三波創意經濟

二○一八年八月,音樂家馬友友啟動全球巡演的巴哈計畫(the Bach Project)。巴哈計畫為期兩年,馬友友在六大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