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韓國的民主應援棒!抗爭現場為何大放K-POP

法官認「一次裁決」無效 他無照上路不算違規撤罰了

12月4G、5G便宜資費懶人包/4G吃到飽不限速488!5G用到爽699元搶市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即席民調的震撼

困難之存在乃客觀事實,但面對挑戰之態度,乃取決於主觀意願。這,就是「挑戰學」。圖/張俊哲
困難之存在乃客觀事實,但面對挑戰之態度,乃取決於主觀意願。這,就是「挑戰學」。圖/張俊哲

每節長達五十分鐘的課,對老師和同學而言,都是個重大的挑戰。身為老師,我很怕同學們兩眼無神,或乾脆閉目養神。如此之「靜音模式」,不啻是種抗議。因此,我經常在課堂上請同學們發表看法,或用舉手方式,選擇較貼近自己想法的選項。作這些即席民調,只希望能喚回同學們的注意力,不要既學不好,又睡不飽。

猶記得上學期初,我曾在以研究生為主體的班上問到:「覺得自己未來前途是光明的,請舉手!」霎時間,只見所有的國際生都舉了手,然而本地生卻聞風不動。我原以為是自己的英文有問題,所以接著改問:「覺得自己未來前途是黯淡的,請舉手!」並且再將句子中譯了一遍。沒想到,近乎全數的本地生,都舉了手!我肯定他們的誠實,但也為他們不捨。我不禁捫心自問:台灣的高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還好,最近我把相同的問題再問一次時,至少有七成的本地生舉了手,對前途持著樂觀的態度。雖然這次的即席民調結果令人鬆了口氣,但我也必須承認:這班同學全數為大一新生!我不能排除新生的樂觀,起因於他們的涉世未深和懵懂天真。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引導同學,使其在畢業前夕不致落入「背越多,悲越多」的窘境。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思考,為何年齡相仿的國際研究生可在紊亂的世局中,仍保有一顆樂觀進取之心?

就個人觀察,許多本地生的學業表現非但不遜於國際生,甚至還略勝一籌;然而卻有為數不少的同學,或礙於自己不流轉、不標準的英文,在課堂上就先自慚形穢。其實這樣的自卑,完全沒有必要。事實上,大部分的國際生也來自非英語系國家,但他們在講英文時卻不以濃濃的家鄉口音為恥,更不怕以不甚正確的文法表達。他們侃侃而談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當然,盲目地崇洋媚外絕不可取,因為那是落實真正國際化的重大阻礙。

很可能這些來自國外的同學,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冒險精神,使其願意以樂觀的態度,迎接人生的各式挑戰,其中包括來台就學。個人以為,面對挑戰的態度與行動,或暫稱為「挑戰學」,會直接衝擊人生觀之形塑。如果把「挑戰學」延至大學再授、再學,恐怕高等教育會淪為補救教育。其實「挑戰學」應屬終身學習,且不怕重修;但若在年輕時期即自行停修,失敗主義的陰影或盲目自大的鬼魅將糾纏不停,至死方休。

弔詭的是,學校教育總把「找『到』人生的方向」奉為圭臬,使人誤以為要方向確定了,才能勇往直前。如此之錯誤認知,輕則導致被動學習,重則一事無成。截至目前,我還沒有聽過那些樂觀的同學,已經「確認」了未來要做什麼。反之,他們的共同的特點在於勇於嘗試、放手一搏。他們純真的勇氣,不僅感染了全班,也震撼了我。因為,我也還在摸索。(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人生 民調 英文

延伸閱讀

小五常識題!「台灣5條河」考倒一票人 網傻眼:真的蠻難

大甲媽遶境進香成課堂 中教大師生跟走體驗民情

任教超過半世紀!86歲知名教授活躍台大、政大 曾大手筆捐款百萬

要跳舞15秒還是寫萬字論文?教授拋死亡選擇題 一票學生這樣表態驚呆網友

相關新聞

影像傳雲端 托嬰怎安心

有關托嬰中心影像是否上傳雲端的爭議不斷,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召開北中南共計三場「托嬰中心監視影像資料運用雲端系統儲存相關議...

開戰有存糧 強過二戰吃番薯籤?

賴政府上任未幾,時時強調新兩國論,成為大陸兩度圍台軍演口實,雖然股市照漲、房價續飆,但有識之士已感受到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台灣民主正走向死胡同

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遭控擔任桃園市長期間涉嫌收賄,廿七日檢方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起訴,並向法院建請從重量刑十二年。全案移審...

台鐵高層加薪 改革在哪?

台鐵虧損的問題已經存在許久,原本的國營事業也公司化了,但是我們卻還看不到實質的成果,尤其當高鐵已成為國內交通運輸的主角之...

戒嚴別回頭 連隱喻都不行

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是不是因為朝小野大,施政不斷遭到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掣肘,第一夫人金建希也涉嫌收賄、炒股與干政...

賴兩岸論述 才是自傷箭

近日賴清德總統與年輕學子演講,提出兩岸互不隸屬方是台灣自存及兩岸和平之路,並批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及認同九二共識,非自救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